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国文泛指受一国的传统熏陶影响而成的文化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一个能让你对一门学科充满了兴趣的老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智者。
而张一南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智者。
学生时期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个老师我比较喜欢所以他的课我就会好好的听,不论是老师本身帅气靓丽还是教学风趣幽默都会默默的为老师加分。都说读书是读自己的但有一位好的老师能让你感受学科的魅力,愉快的学习谁又不愿意呢。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虽然是我阅读的张老师的第一本书,但我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张一南老师的优秀,这本书也是是继《年轻人的国文课 : 国学经典里的处世智慧》推出的第二本由张一南老师在北大上课时的稿件删去部分“梗”后形成书面的文字整理而来。张一南老师在北大开设的大学国文课,几乎堂堂爆满,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课。通过书籍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无穷,让读者能和在课堂上感受到一样的体验,也算是考不上北大也能感受下北大的课程。
我个人对张一南还是极为佩服的,四岁开始读书,博览群书从《格林童话》到《镜花缘》,再到后面的当代文学,从现代诗再到旧体诗。甚至是学习完古代文化再亲身实践体验古代生活,身为文科生的她,步入婚姻殿堂之后又与学理科的夫君探讨动物学问题,因此又少不了阅读生物学书籍……生而与书和学问结缘的张一南只要一有时间,便沉浸在各种阅读之中。读书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大路的、读起来舒服的书”;读书也是最有趣的:既然从不浪费时间做任何没意思的事。那么就去读书吧。或许连她自己也不记得读过多少书了。
翻开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我想到的第一句就是“就是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哈哈哈当然不是,张一南也是一个梗大师,我自然也是学习一下。想到的第一句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本书讲述了巫师的歌唱、艺人的歌唱和文人的歌唱,这让我想起张一南将流行歌曲称为“民间乐府”这些“歌唱”是不是就是诗歌呢。
先秦的“巫师”
屈原,《山鬼》为我们描绘了当时的神话体系是如何出现,而《九歌》就是为祭祀的诗歌也就是“为神民而歌”作为为神明而歌的人—屈原自然就是“巫师”,是一群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人群,用张一南老师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士。
《逍遥游》有的鱼永远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属于天空。
六朝的“艺人”
通过张一南老师的解读曾经只是觉得《孔雀东南飞》是梁祝一样的令人感动的悲惨爱情故事,发现其中蕴含了婆媳的相处之道,和真正的底蕴不是挂在口上的而是实际做事的方式,做到真的不卑不亢。
《木兰辞》也不再是简单的为爷应征的女儿家,短短的诗文反应出了当时的年代让我重新理解什么是魏晋南北朝,什么是五代十国,为什么《石壕吏》中的老妇为什么还要去“备晨炊”。作者通过姥姥的故事引出了《木兰辞》,其中讲述东北的文化,是一种能力的文化,不再是陈旧的那种重男轻女而是你能干男人的活你就是和男人在饭桌的地位一样,这让我印象深刻,可能这也是东北人们,血气豪迈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本书讲述了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楚辞》其实是楚国人民的歌谣,而《九歌》是楚国推举的人民的代表的歌唱人。来沟通神明,也表现了对生命与情感的反思。《逍遥游》告诉我,不是大不好,而是不够大所以你不知道大的好。《孔雀东南飞》也不再是普通的爱情故事而是婆媳的博弈。《木兰辞》也不再是普通的为爷出征,而是一个有能力就有地位的故事。
通过张一南老师对经典的解读,对这些曾经喜好的文学再次拥有不同的解读,也令更多的爱好者和感兴趣的朋友,感受到诗歌和历史的优美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