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校的述职报告上,我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边学习边反思边用文字记录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仍然把这项重要工作看作额外负担,没有做到手勤、脑勤,所以导致个人成长进步较慢。万事开头难,加上呆在舒适区太久,我依旧没有动力。加入语文团队后,看到闫校长的读书打卡号召,于是,终于督促我迈开了起笔第一步。
今日阅读了徐世赟老师的《主题阅读的教与学》。读完第一章—概念阐述,理念篇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诸多不好的教学习性。通过徐老师的介绍我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它给了我内在的动力,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改变的欲望!
高考改革后,对于语文的考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有意识的考察了学生读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在以往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都是基于一篇一篇地教,比较强调逐字逐句的阅读,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细、杂、碎,重点强调语文基本知识的熟记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做题,导致学生读书少,不爱读书。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提出,学习语文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崇,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改变阅读教学策略已经迫在眉睫。
徐老师在书中指出,阅读教学,不能仅仅依赖对教材提供的范文进行繁复纷杂的单文教学,而期待学生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我们可以通过围绕某个“主题”,将更多优秀的文章带进课堂,以一定的主题建构单元,对语文教科书进行扩充重组,扩大阅读容量,突出学生主体,就能提高教学时效性。从主题阅读的意义来看,主题阅读对促进学生阅读的发展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主题阅读的教与学》会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打开新思路。我也要努力成为孩子阅读路上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