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男孩,第一个偶像是爸爸

我前段时间发现了一件很困扰的事情:

原本小火车(孩子特别喜欢火车)的书写习惯很好,头正,腰直,脚放平,端端正正的。

左手压住本子的另外一边,会随着书写的位置变化,左手辅助移动本子。

可是连着1个月以来,压本子的左手不见了,不见了。。。。。。

只剩下左肘关节留在桌上,左掌垂在桌面下。

提醒了无数次,一转眼就恢复原样。

更离奇的是,吃饭的时候,左手也不扶碗了。

一样的姿势左手垂在桌面下。

饭粒直往下掉,碗在桌上转,我心都提嗓子眼了,更正无数次,未果。

说得急了,孩子还一脸神气地说:我爸就是这样的!

我后面特意观察了一下,嗯!学的不止像,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谜团解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重心开始向爸爸转移。

爸爸在家的时候,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爸爸的一举一动。


疫情居家办公。

爸爸开会,他会悄悄地凑过去,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

什么话也不说,就安静地坐在里边听。

出来之后,眉飞色舞地跟我讲:妈妈,原来开会是这样的:先是队长说一段话,大家分别发言,最后队长总结分配任务。。。。。。


爸爸爱看新闻联播。

每天回家,会一边洗澡,一边播放。

有时候爸爸的新闻还没有看完,拿出浴室,小火车的小脑袋就会凑上去看。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跟爸爸说:爸爸,以后每个周末我们都一起看新闻吧。

就真的坚持了一段时间的看新闻,知道了泽连斯基,普京,俄乌战争,全球疫情,也知道了两会,无人机撒播。。。。。。


爸爸收藏的热歌榜,他张口就来。

从“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

到“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image.png

image.png

爸爸提过的朋友,他如数家珍:爱吃鱼的J,电脑高手F,周末总要约着见面的Y。

每次一到周末,爸爸要出去,就会屁颠屁颠地跟着说:带我去,带我去!

虽然每次都未果,每次都不放弃坚持。


放假的晚上,会早早地躺到床上,一定要跟爸爸睡。分享着属于父子俩的秘密。

周六的时候,就会摆好茶具,备上茶点,招呼爸爸一起来喝茶

也会在周末散步的时候,追着爸爸问:美国,英国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中国这么长的历史,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爸爸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讲到大航海计划,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世界史,中国史都穿插了进来讲的口干舌燥,才意犹未尽的计划着下一个问题了。


看过一段话:

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同时在大脑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让孩子明确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父亲与男孩相处的过程,就是向他们传输各种基础规则的过程。男孩会主动模仿父亲的行为,他不自觉地就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爸爸需要做的很简单:在显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时,对孩子多些关爱和细心的爱护。

男孩的安全感来自母亲,价值感来自父亲

在小的时候,孩子依赖妈妈,寻求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增大,会慢慢地向爸爸寻求力量感和榜样的力量。

现在的问题来了,我该怎样引导孩子纠正左手不扶本子的习惯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