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在《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中写到:
未获得足够聆听的孩子,要求则比较多。
深以为然。
哥哥家有两个女儿,大的10岁三年级,小的五岁小班。
但是哥嫂对大女儿极其不满,总是觉得她不听话,这么大了不懂谦让,事事与妹妹争。
有一次晚上洗澡,妈妈让姐姐去洗澡,她不去,这边妈妈带妹妹去洗,她又争,非要自己先洗。
一边的大哥生气地说:
“小xx,你就是这样,没见过像你这么大还不懂事的小孩,什么都和妹妹争。”
姐姐也不甘示弱:“我就是要和妹妹争,为什么你们都要我让着她,袒护她,我偏不。”
洗澡争,吃东西争,看电视争……总之姐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夺得父母的关注,就想知道一个答案: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我。
而每次哥嫂虽然妥协,但是也总是以“你这么不听话,不懂谦让”作为结束。
自妹妹出生到现在,也没教会姐姐“谦让”“懂事”,反而姐姐更加变本加厉,让大家觉得她事多能闹,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孩子需要的真是必须第一个要做的人吗?
其实不然,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父母的唯一,她只是需要父母的倾听和理解。
她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每次都遭到父母的驳回,她更怀疑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只有通过不断的争来证明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不被理解自然学不会谦让,不被倾听自然不懂得关爱。
就像书中说到:
孩子获得倾听,感受也获得重视时,他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不会因为失落而发脾气,也更愿意跟你和睦相处,并学会发挥同理心。
我们希望孩子懂得理解,就需要先理解孩子。忽视孩子的感受必然教不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