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经常遇到读完一本书后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这么书到底在讲什么或者总是抓不住这本书的重点所在?而有个人却不仅仅是自己读书,还能构建知识架构让自己读过的书信手拈来大段成片的引用,他不光是能够进行讲书而且还能够以如此富有幽默且逻辑清晰的让你接受,这个人就是我前面文章里谈的樊登老师。樊登老师将自己成立樊登读书会创业多年的经历以及如何做到具有让人喜欢的讲书方式总结写成了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完后让获益匪浅,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樊登老师的事迹,如何一名工科男的职业讲书之路,今天着重写一下他的读书方法,正如司马迁评价孔子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虽然不能够做到像樊登老师那样读书,讲书的功力,可是万物自有其规律所在,学习樊登老师的读书方法后我们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读书和写作的能力。
了解费曼学习方法的人应该知道,要想高效的学习和掌握一项技能必须进行有效的输出,输入就是吸收和理解自己所读之书,输出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后进行一种传播和表达,表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写作,写作是一个复盘的过程,他让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于笔端,而且讲究方式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对自己的所学进行知识的反刍,而这就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另外一种就是以讲书的形式进行表述,这个过程不光考验自己对所读之书的理解程度,还考验自己的表达能力,即兴演讲的水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对原文进行再创作,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读到的书进行组织,而且最考验自己的思维逻辑性,因此讲书这一过程更加锻炼人。而讲书之前不建议将整体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讲书稿,观众是最聪明的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即兴表演的场景,而只是照本宣科的去复数,观众很快就没有了兴趣和动力去倾听,而这也丧失了讲书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最核心的关键还是如何进行知识架构的构建,让所有的章节由点串成线再在讲书的过程中形成面,而这一过程所需要的就是思维导读的制作,而这篇文章也就是着重讲解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读。
樊登老师讲述了他自己的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一、准备工具:一张A4白纸,黑色水性笔一支。二:绘制技巧:1、将主题写在正中央;2、用线连接;3、纯文字型导图;4、一般写7到10个知识主分支(如果有比较琐碎的知识点的话,可以单独在纸边进行记录)。三、在绘制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思路:1、根据书本的章节结构进行划分;2、根据自己读完之后所理解的内容进行重新结构,当然这个更加考验一个人的读书水平。四、构建思维导图的语言特点:1、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也更加方便记忆;2、有自己的解读逻辑,作者在写作书籍时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按照部分章节进行排列,我们再制作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解构。
思维导图之所以被这么多人能够广泛应用,主要他是模拟还原了大脑的记忆方式进行,我们大脑的记忆并不是单纯的按照时间线进行记忆,而是按照网状连接进行记忆,而思维导图是根据逻辑结构重塑了一次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思维逻辑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因此记忆也变得更加清晰。
罗翔老师说过一句话:记住,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读书只是为了培养你的智慧。我们并不记得自己三天前吃了什么,但这些东西都成为了你的养分,读书也是这样。我们有的时候也许并不需要记得书中那些精彩的段落,我们只需要去读,慢慢地就成为了我们的养分,我们需要和人类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技能的学习都需要不断的磨砺与高效的重复,而这也是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吸收提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更加有趣,希望思维导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我们都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