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第二十四章 铁案如山(3)
这个自然不用袁祥龙来嘱咐,他知道这要是光明正大见得人的事,祥龙必然是向父母去要钱了。雨潇稍微犹豫一下,只得先答应下来再说。袁祥龙连声道谢,听那声音就想象得出他在电话那头的雀跃样子,他说这周日回家取,然后祝了哥哥大人万事如意后,匆匆地挂了电话。
雨潇呆呆地放下话筒。几分钟前他还那样期待能来一个电话,没想到电话是来了,却不是他期待的人来的,而且这个电话竟给他带来了新的烦恼。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共娘十条心。虽是一母所生,祥龙与雨潇性格很不一样,甚至简直就是对立的。概括地说,雨潇谨慎而遵从条理规矩,祥龙却是散漫而有些放任不羁。不过,两兄弟虽然性格反差大,学习成绩却一直都不错,如果说雨潇得益于他的扎实努力,祥龙则得益于他的聪明伶俐。
一九八二年的夏天,对于袁家兄弟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雨潇被大学录取,而祥龙的初中毕业成绩,也达到了重点中学录取标准。
本市目前有两所重点中学,离他们家一近一远。
选择学校时,热爱自由的祥龙选择离家较远的一中寄宿。和恋家的雨潇不一样,祥龙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更诱人。
在祥龙的眼中,自己的这个家实在是太过狭窄了。
他们一家四口以前一直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的房间里。父母睡的是一个老式架子床,而兄弟俩小时候是睡一个窄窄的简易床,所以两个人幼年的夜晚,几乎全淹没在抢被子和地盘的战争中。为了这个,两兄弟没少挨揍。读书以后,雨潇渐渐学着了礼让弟弟,床上才开始有了和平。雨潇为保持自己不乱动不过界,只差睡着还睁半只眼了,他容易失眠的毛病似乎也就这样悄然落下了。
后来简易铺终于换成双层铺,雨潇反正是由别人决定,祥龙选择了更易于伸展肢体的上铺。
袁家与另外几户人家共住在一个院子里,到雨潇进高中时,家里和左邻右舍打好商量,在院子里傍着自家房子搭建了一间小屋,兄弟俩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家的狭窄空间,给雨潇的感觉是向心,聚拢,内敛,稳实。给祥龙感觉却只有一个词:拥迫。
当然,还有一个让祥龙倍感拥迫的就是父亲的严厉带来的心理空间。
现在有了出去寄宿的机会,他当然不作他选。
雨潇在上大学和参加工作之间的选择,父母几乎是没有犹豫的,然而面对看起来似乎简单得多的另一个选择——祥龙是不是寄宿的问题上,袁父却犹豫起来。
袁父的犹豫在于,一则他认为袁祥龙是个自由散漫的人,不能放松管教,所以放在身边比较安心。另一方面却又希望他能学会自理生活,而且还觉得祥龙有些个人英雄主义,希望他能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一些集体主义精神来。
祥龙从小就喜欢自作主张,比如四五岁时,母亲想对他学前辅导,给他钱去买《看图识字》,结果他买回来的是小人书《石庄儿童团》,给他钱去买石板和石笔,他买回的是一把玩具枪。八九岁的时候,他削了一把木头剑,挂在身上时时不离,从那时起,视个人主义为集体主义大敌的袁父,就一直致力于改造祥龙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祥龙是否寄宿的事情上,袁父委决不下,头一回在家庭的重大问题上询问袁母,而袁母由于长期习惯于让袁父对重大问题作决断,变得不知道决断了。袁父一问,她便把这个问题推给了儿子,祥龙乐得把自己的愿望兜售出去,他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学会独立生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这个说法,算是把透了袁父的脉搏。
在两方面理由互相牵制,难定取舍时,执有坚定意见的人,就成为了决定者。祥龙如愿以偿地去寄宿了。
这一年,雨潇的两难抉择由父母作了决定,而祥龙却在父母两难抉择时,自己成了决定者。真是越顺从的人越只有顺从的份,越自作主张的人倒是越有自作主张的机会。
不过祥龙的选择还是留了遗憾,那就是,他与一个好朋友分开了,那是一个从小学以来一直与他同班的同学于晓雪。
晓雪的分数这次也能上重点学校,本来是与祥龙悄悄商量好了,一起去一中寄宿的。当然主竟是祥龙定的,晓雪也习惯了由祥龙拿主义。所以去一中,也正是祥龙必然力争去寄宿的一个绝对不能说出来的秘密理由。
然而当祥龙按约定去了一中报名时。晓雪却因父母的坚持而去了另一所重点学校——市区离家较近,不须寄宿的清园中学,致使她和袁祥龙的一同去一中的约定泡了汤。于晓雪性格内向柔弱,也不像她姐姐于晓鹭那般大胆,所以得到父母的娇宠呵护也自然多一些,父母不放心她在外独自生活。
晓雪虽然不开心,但她不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她是一个温顺的小女孩。
她也就只能是在与祥龙一起说起这事的时候,不停地道歉,外加不停地叹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