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不把脏衣服放入洗衣机呀?跟你说了多少遍,脏衣服不要乱放,一定要放进洗衣机,怎么没记住呢?总是要我跟着后面来收拾,你真是个邋遢的人。”
“早餐一定要吃得饱饱的,要不怎么有能量上课呢!如果你不吃早餐,我就不准你上学!”
“这么晚作业还没写完,叫你早点写,你就不当一回事。现在好了吧!得牺牲睡觉时间了。我看你明天怎么有精神上课!”
“离开房间总不记得关灯,多浪费电呀!一点环保意识都没有。”
“赶紧起床了,要不就迟到了。”
“你这孩子,我少操点心都不行。长点记性好不好,又忘带作业了。我就知道你会这样!妈妈少说一句都不行。好啦好啦,还是我天天给你提醒吧!””
“出门前,别忘了穿上大衣!要是着凉感冒了就不好啦。”
哎呀,上面写的就是我平常对孩子说的呀!没有什么不对呀!做妈妈,就得尽自己的责任去提醒、去教育孩子呀!
可是我天天围着孩子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孩子还对我爱理不理,好伤心啊!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
讲真,不是孩子的问题!
不是孩子的问题,难道是我的问题?怎么会?我是真心真意对孩子好的。
你的真心真意,孩子接收到吗?根本没有!
好吧,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从你讲的话中接收到的是什么信息。
第一句,你说了一大堆想提醒孩子记得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听进去了吗?没有!
“总是要我跟着后面收拾”让孩子接收的是你的抱怨。
“你真是个邋遢的人。”让孩子接收的信息是你的负面评价:“妈妈说我是个邋遢的人!”
孩子会怎么想?妈妈这么认为,那我就是一个邋遢的人,就是不爱收拾的人。
第二句,“你不吃早餐,我就不准你上学。”孩子接收到的是你的威胁。
明明你就是想提醒孩子吃早餐而已,怎么就变成了威胁?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假如某天,你的老板对你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炒了你。”你是否感到了威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