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培训心得
文 / 张振宇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培训会。
培训专家是我们无比尊敬的宗守咏老师。
经过上学期的“整体识字课”培训,让我对“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惑,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因此,我对本次培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培训伊始,宗老师给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含义。
读是指课内外阅读,包括课内教材阅读、课外美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
写是指课内外习作练笔,包括教材单元习作、课内外随文练笔、日记等。
诵则是指经典诵读,包括国学经典、现代经典诗文等。
对于为什么要读写诵一体化这个问题,宗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与课内读写两条线、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两张皮。
确实如此。
比如在上学期的教学中,虽然早上和中午都在读课外书、背诗词,但是考试成绩却不见提高。于是产生了这样的困惑:难道说让学生读的这些经典、课外书没有用吗?
其实我们心里都有数,现在没用,但是对于他们的未来极其有用。
话虽如此。
我不得不考虑——
怎样让“早读和午读”与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呢?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
首先,学生读文章前,向他们提两个“开放性”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来读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毫无目的读整本书。其次,读完后,学生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例如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小猪唏哩呼噜,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赶跑狼先生呢?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甚至有的还能给你编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带问题分章节阅读,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可以训练学生做题的能力,一举数得。这正如宗老师所言,经典诵读和课内读写要用一条线串联起来,要有所联系,不能并行不通。
听了一整天,收获满满。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将所有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
对于低年级来说,大单元主题教学课型体系中有以下八种课型——
整体识字课、读写指导课、群文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自主阅读课、基础训练课、分享展示课、单元导读课、整体识字课。
其实,在这些课型中,我最熟悉也是唯一接触过的便是整体识字。
今天,宗老师讲述了整体识字课的“授田方案”,授田的整体识字课确实很棒。他们是两节单元导读课加三节整体识字课连排,一节课内就要掌握五十余个生字,第三节课还要兼顾语文园地。
但是,经过仔细斟酌之后,感觉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我。
在上学期的整体识字课教学中,我也在慢慢地摸索,想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现在,我在上课时,会尽可能地用“整体识字”的方法——
上课时,先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然后变换语境再读生字,接着集中巩固,再接着有重点地进行难点强化,最后是进行写字指导。
当然,课文的朗读时间不能太长,因为长时间的读书也会让低年级学生失去耐心。所以,尽可能的用更多的方式让学生来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例如——
分小组读、排火车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男女比赛读......
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利用课文语境来反复识字,既认识了生字,又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这里,变换语境识字就要看教师本身的功底。为此,我尝试着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编一个小诗,帮助学生来识字,以达到变换语境识字的目的。
对于写字,我还有很多疑问——
一节课只能讲一两个字,其他字怎么办?
学习和习惯好的学生能主动写,但,后进生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只能在以后的摸索中慢慢找寻答案了。
对宗老师所讲的几种课堂训练方式,印象最深的是闯关竞赛的方式。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说实话,现在的课堂有些枯燥乏味,往往讲到一半,就有一些学生开始走神、不认真听讲。
怎么办?
适当的用一些小游戏或者竞赛的方法会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注意力。
除此之外,宗老师提出的其他方式也让我有所触动,例如: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经典童话故事、西游记人物等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力。以后,在备课时我要多尝试和开发多样式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有趣,有料,有味!
一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再次对宗老师表示感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向宗老师学习。
砖已抛,但玉未成。
这些丰富的理念,真正地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现如今,我只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地努力,不断地填充自己,让自己成长。然后,再渐渐将“读写诵一体化”融入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