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信仰》一文中,笔者曾将仓央嘉措的一首诗进行了修改,并把它送给爱人——
多情无须损梵行,入山无惧误倾城。
世上亦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今天中午在跟爱人通电话时,再次说到了这首诗。
我说,其实之前自己内心最大的矛盾,就是爱情和信仰之间的矛盾。而现在我看到了它们之间圆融合一的可能性。剩下的,就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去实践。
我说,妹妹一直守护的那个梦,我现在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将它延展到永恒!
妹妹守护的其实是心灵之约,如果这契约是结在无常的心里,那么这契约就终究是无常的。
但如果我们把这契约结在超越无常的真心之中,那么这契约就会在真心中随着真心一起成为永恒。
雪漠老师所有的作品,其核心意义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发现真心、契入真心、安住真心、妙用真心】。
而真心,正是我们生命中如如不动的没有生死来去的心灵本体。
当我们将心灵之约缔结在真心中的时候,只要守住了真心,就守住了契约。
当我们安住于真心的时候,心中的情再多,心也是清净无染的,这就是【多情无须损梵行】。
当我们安住于真心的时候,心与心的距离就是零距离。即使两个人不能时时在一起,心也永远不会分开,入山或是出山,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入山无惧误倾城】。
当我们安住于真心的时候,心中既充满着爱,同时也充满着光明和清凉。彼此的爱相融于真心之中,此时,卿就是如来,如来就是卿,又何来的矛盾冲突呢?这就是【世上亦有双全法】,这就是【不负如来不负卿】。
要守护这样一份至纯至真、至情至爱的心灵之约,同样需要超越【贪嗔痴慢疑】,同样不能用任何红尘世间的东西去定义爱情,所有守住真心要看破放下的一切,同时就是守护这份心灵之约要看破放下的一切。这份心灵之约是真心与真心的约定,是彼此守住真心的契约,任何一方有迷失的危险时,另一方都有义务用爱和智慧去唤醒对方,然后与对方一起守护这爱的约定。
爱,就是不管对方身处何处,天堂还是地狱,自己都愿意去坚守和践行这份心灵之约,去唤醒对方,重新回归于真心。
爱,就是不管对方或迷或悟,自己都不离不弃,用爱和智慧帮助对方扫除一切垢染,恢复心灵的清明和自由。
这样的爱,即是至爱。这样的爱的心灵之约,只能发生在两个以爱为信仰的灵魂之间。
但这不代表不能分享关于爱、关于觉醒、关于真心的智慧。
可以分享,可以答疑,可以引导,可以帮助,这些都可以,但没有“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心灵之约。
这份心灵之约,甚至也不会发生在一般的爱情里。
这份心灵之约,看似是对爱的守护,但其实,这是一份以爱情为形式的信仰——以爱为道,以爱入道,以爱修道,以爱成道!
正是彻底看清了这一点之后,才修改了仓央嘉措的那首流传了三百多年的情诗——其实,它也是道歌。
谁说爱情就一定是修道的障碍?谁说爱情就不能成为入道之门?
谁说安住于真心就不能拥有爱情?谁说拥有爱情就不能安住于真心?
除非你的爱情去掉了欲望后就变成了一无所有,除非你的爱情还仅仅是自我利益的考量。
如果你的爱情真的纯粹到了仅仅只为守护那一份心灵之约,如果你的爱情真的纯粹到了是你生命全部的价值和意义,那怎么能说,你的爱情不是一种信仰呢?那怎么能说,你的爱情只是妄心的造作呢?它其实正是源自心灵本体的爱之光明。只是它需要一份更为透彻地自醒、自觉而已!当这份爱完成了自醒、自觉,这份爱之中的那个最终的束缚——残留的“小我”,就会彻底消散,转变为无我、无执、无求的大爱、大乐与光明。当然,要彻底完成这种超越的确并不容易,但其内在的对爱之永恒的追求必将使它最终彻底打碎自我,完成终极的升华和超越。
当它看清了心灵本体的超越性,它是多么地欣喜啊!它原本以为这份爱的约定只有一生一世,而现在,它突然发现,原来它还可以成为永恒!那不正是它追求的吗?这让它的守候从此有了更加真切的意义——它所守候的一切,不再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而变成了超越一切语言概念、超越一切名相和定义的永恒!于是它愿意生生世世去守候,即使有时会迷失,它也会因为这发在真心里的愿力而再次觉醒!
或许它一次次所谓的迷失和觉醒,同时也是为在无数的生命表演着一个故事——以爱入道的故事。那些能够读懂这个故事的人,自然会有所启发,有所受益。这,不正是这个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吗?
放眼人世间的芸芸众生,一心求道者真的不多,但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爱情,却是每一个世间生命的梦想。如果爱情能够成为入道之门,这难道不是普天下所有有情人共同的福音吗?
愿以此诗、此文送给天下所有在婚姻爱情中同时坚守生命觉醒之道的朋友们,愿您与伴侣之间的爱同样能够成为入道之门,并让这爱成为缔结在真心里的永恒之约,安守真心,安守约定,安守在永恒的爱之中......
多情无须损梵行,入山无惧误倾城。
世上亦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PS:
关于“以爱入道”,所写的不是某种正式的结论,而是自己的一点体悟,这种体悟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生死的检验,还需要继续去实践和深化。有些东西即使理论上能说得通,也需要用生命实践去验证。所以此文仅供朋友们参考。
密宗中,贪嗔痴慢疑五毒,都是可以拿来修道的,但其中的度犹如走钢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都是秘密教授,不能广传。世间之爱,最容易引发贪嗔痴慢疑。若以爱为名,纵容五毒,堕落甚易,难有出期。所以修行者应慎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