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发了一个拒绝年薪百万工作的复盘之后,有好多朋友问我能不能推荐一些课程。也有小伙伴问能不能给他们推荐一些书,平时读书的书单有哪些。
我是可以分享学过的课程没有错,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那些课程。这里我有一个观点,想跟大家分享。不是盲目地上课和读书,就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个人的基础和阶段不一样,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阅读的书籍也不一样,而学习同样课程和阅读同样书籍的人学习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学习课程和阅读书籍,比较建议的是,大家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基础,业务需求,还有兴趣爱好来学习。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当时我给自己列的计划是希望在职场5年的时间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达到总监的水平。2017年的时候,我觉得我当时在执行层面的模块的应用上已经熟悉了,但是我整体的系统性和项目把控性还不够好。所以那时候就专门去学习了关于运营总监的提升课程,这种课程的信息量很大,它的任务量也是很大的,除了日常的上课还要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写作业。
大概也是17/18年的时候,为了加深自己对不同行业的了解,然后还去上了一个金融学堂推出来的行业研究课程。
到了18/19年,我独立负责公司某一块业务之后,是慢慢去摸索打通业务流程的。当然最后项目落地了,中间还是免不了很多磕磕碰碰的东西。后面我在回顾和复盘项目的时候,还是觉得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我就在想,我以后要做一个项目之前,能不能从一个更全局的角度上去做更规范和科学的业务规划,所以我才特意去学习了商业操盘手的课程。
19年的时候,我对高山大学针对企业家和创业者推出的系列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这些系列的课程本来是线下的,但是我当时时间精力以及条件都不太合适,碰巧那个时候他们把线下的课程做了一些放到线上,所以我就上了一系列的网课。这种内容它涵盖的维度就会比较广,人工智能,企业管理,历史,国际关系,航天商业,材料科学,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文化哲学等等。当然还有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和企业家分享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和经历。学习这些内容也是出于我个人的兴趣。
最近,我也有根据自己目前的需求和将要面对的挑战,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然后,说到学习的社群,我以前一直是在成长会社群跟大家一起学习的。然后在里面5年,经常跟社群的同学一起学习,然后跟大家一起读书,讨论问题。
对于大家来问的书单问题,我推荐一个公众号叫做《持续力》。可以在它的后台回复书单就会有一系列的主题书单,这些书单其实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书籍,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阅读。我是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还有时间安排,读了一些,并没有全部读完。
在这里我再推荐另外的让你找到一些好书的办法:一个是你可以在微信读书应用上,里面有一个书单推荐的模块,可以在里看到很多书单。还有一个就是腾讯研究院的公众号里面,里面每年会推荐一些比较畅销、优质的书。《未读》公众号里也经常会推荐好书。
我觉得大家有意识去挑选一些经典好书是好的。这里我想分享的是,不是拥有了书单你就拥有了书单里的知识,或者拥有了相应的能力。对待书籍,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要细细品读,时时思考,常常使用。
就比如说我会经常把管理学,历史学,保险学,传播学等学科里的知识和理论,用来支持我开展工作、做好管理,用来帮助我理解生活,了解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律。
那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所有的学习不管是上课也好,或者是阅读书籍也好,都是会根据我自己的需求,围绕我自己的目标进行的,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乱学的。
我很多时候没有太刻意去寻找书单,如果我有某方面的需求,我就会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学习。或者我是在日常的学习和对资讯的浏览中发现有好的,或者我感兴趣的书籍,我就会特意标注下来,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就会读一下。比如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国际关系相关的书籍很不错,我就特意记下来了。
另外,大家读书不一定都要去读畅销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意识地去读一下和学科相关的教材,也读一下和学科相关的学科发展史,然后再辅助读一下跟学科相关的延伸类书籍。如果你按照这个逻辑去选书的,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错的。
对于学习,我是不太建议全部都采用碎片化学习的方法,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学习对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以及锻炼我们个人的专注能力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每一个人的能力构建和自我成长,是多维度的,长时间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去积累学习和实践,慢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所谓的,实现年薪百万的能力模型的构建,其实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工程。而构建实现年薪百万的能力也不是人生的全部目标,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