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时代的开端,黄巾起义

文/呱呱鸟

没有黄巾起义就没有曹操的机会。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不必黄巾。

标志要简单,口号要鲜明

黄巾军是东汉末甲子年就是公元184年,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暴动,黄色的布头好染,颜色也鲜明,这颜色在老百姓的眼里是坐江山的颜色。

把这黄色的方块布拴在哪里呢,绑在胳膊上如何,光着膀子打仗不方便,拴在腰上不明显,还是裹在头上好,省的杀红了眼,砍错了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黄巾起义的鲜明口号,让老百姓感觉很震撼,这是聚集群众的政治宣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同心协力一起干大事,这个大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全国四分之三的地方全都起事,其规模比后来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还要大。

黄巾起义对东汉末年的政权产生重大变革,为了镇压起义队伍,朝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改变军队的管理体制,充分授权。

带兵的首领从此变得尾大不掉,枭雄辈出,董卓、曹操等地方势力和带队军官纷纷自立门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从此之后导致军阀混战,合久必分。

先帮助治病,笼络人心积攒队伍。

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秘诀,各种教派的诞生以及推广过程都是先以治病救人的面目出现,创始人行医传播宗教思想。

人是一种感恩的动物,一旦被人救了命,就会死心塌地为救命恩人赴汤蹈火,这条命是人家给的,这辈子就听人家的。

张角兄弟三人一开始就是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了符水后,可能是心理安慰作用,病症不药而愈,张角被老百姓誉为活神仙。

逐渐做大

张角派出八个使节到各地传教,遍及全国的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十年的积累有三、四十万信徒加入,张角鼓吹的太平道其实理论上还是以道教为主,供奉黄帝、老子为教祖。

张角搞的“黄天泰平”教,又叫“太平道”,自称是“大贤良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方区统一指挥。

176年的时候,司徒杨赐曾经上书灵帝,建议诛杀太平道,以免酿成后患,而朝廷对这个群众组织不以为然,不重视,没有在苗头初期扑灭,以致坐大。

仓促起义

184年,起事前的一月,张角的弟子唐周上书告密,黄巾的一个地区头目马元义被捕,惨遭车裂,洛阳地区的太平道徒一千多人被杀。

张角在危机时刻决定提前起义,灵帝派遣皇甫嵩、朱儁、卢植等大将军调集军队开始围剿黄巾军。

各地的地主也趁机招募兵勇保卫自己的家园,协助官军一起镇压黄巾军,在这中间就有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

后来起义军首领张角病死军中,头没有了,黄巾各自为战,互相也不服,缺乏协调配合,人数素质低,二当家张梁、三当家张宝相继阵亡,其它首领成鸟兽散,黄巾主力被各路军阀剿灭。

曹操就是在镇压黄巾的过程中起家。

曹操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作为宦官伺候了四代皇帝之后被封侯,曹嵩继承了曹腾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曹操从小聪明机智,知道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恰逢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受命平叛。

曹操抓住黄巾军乌合之众的补给困难弱点,用训练有素的骑兵突袭,扰乱黄巾军的阵线,黄巾军支持不住向青州退败。

黄巾军企图收买曹操反汉,曹操将计就计围而不歼,几个月后弹尽粮绝的青州黄巾军接受收编,曹操迅速增加30多万士兵,成为一方诸侯。

黄巾之后不断野火再生。

主力部队一年多就被围剿掉了,但是军队一旦被发动起来,就不愿意停下来,好不容易捞到虎头兵符,这样鸣金收兵可不行。

继续找事情,甚至有意抬抬手不必斩草除根,逼迫朝廷拨饷银,在地方敲诈勒索,以平叛的名义搜刮老百姓。

这一折腾就导致了长达20多年的动乱,直到36年之后东汉的灭亡,这个期间打着黄巾旗号的后续者层出不穷,地方势力和山间土豪也起哄架秧子,不管真的假的都在头上裹一块黄布,打家劫舍,胡作非为。

乱世风云变幻,各路军阀登场。

群雄逐鹿中原,三国演绎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