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扈老师讲通识教育,虽然现在还不懂什么叫通识教育,但是里面有几点我感触特别深。第一,教师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好多老师把耐心给了学生,却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我想我有时也是这样的,以后不妨对自己的孩子也耐心一些。第二点是,人不是为了适应社会,而是要发展社会。就像城市如果不向外扩展,在原来的范围怎么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同样的人如果人只是适应社会也不可能进步。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发展自己,尽量做创新型人才。第三,老师要多读书,不仅是教育相关的书,其他书也要读。如果老师自己都处于封闭状态,教育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对于第三点关于读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读书于成人。
1. 输入决定输出。 每次到交论文的时候,绝大多数理科老师是最犯愁的时候,按理说,理科有很多实验活动,有很多创新实验,有很多奇特的现象,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什么还是不会写呢?
最大的原因是输入太少了。没有输入哪里有输出呢?
2.修炼气质。
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腹有诗书的气自华”。
在学校里,那些读书多的老师,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没有读书的人是装不出来的。
一个人也许外貌平平,如果她多读书,那种内在的气质会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从而提升她的个人魅力。
每次看我读书多的同事发的朋友圈,都会停下来欣赏一下。这种欣赏促进我不停的阅读。
3.读书使人增长见识,有长远的眼光。
书读多了,对待一切都会宠辱不惊。遇到一时的喜事淡然处之,遇到一时的坏事会想到否极泰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社会需要终身学习的人。
现在各行各业竞争都特别激烈,而且由于时代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很难适应社会,更谈不上发展社会。
二、读书于孩子。
1.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女儿从半岁开始,我就给她读绘本。六个月就叫“妈”,慢慢的就会喊“妈妈”。一岁半的时候,她坐在窗台上看窗外的夜景,不由自主的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当时我好激动,激动于那么小的宝宝竟然可以说出这句我们从未教她的话。后来我持续不断的读绘本,她的词汇越来越丰富。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超过了班上的绝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和我们大人交流,了解更多的东西。
2.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现在各个学科考试题都是一大段文字,如果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连题都读不懂,更谈不上解题。有些学生连耐心读完文字都没有,哪里有能力解题。
3.多读书可以促进孩子的思考。每一个爱阅读的人都是能静下心来的人。也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思考问题,反思自己一天的得与失,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孩子通过思考,总能不停问问题,增强孩子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那些爱阅读的孩子,大多成绩都不差。因为他们喜欢学习,而且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迫式的学习。他们喜欢思考,喜欢提问,有很强的求知欲。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里的黄金屋不是富丽堂皇的建筑,我觉得更多的是精神小屋。一个读书多的人即使没有房住,他的内心都很淡定从容。一个读书多的人,书能改变她的容貌与气质,是化妆品所不能改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读书,读有用的书。那些靠机遇就可以获得财富的时候已经过去。用心读书,读好书,一切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