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读书清单】《拖延心理学》之三

1、意识觉察力的增强

思维和习惯有自己的精神轨道,只有当你的意识觉察力处于高度觉察的阶段,才有机会打破旧习惯,走出拖延模式。

2、拖延的真相

想要逃避的是任务带来的感受而不是任务本身,这一点你意识到了吗?

3、面对恐惧和焦虑

曾经拖延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在身体里有留存信号,就像路痕一样会一次次加深。大脑对恐惧的传输通道能力远远强劲于对思绪的控制,必须额外的努力才能化解恐惧和焦虑。

4、防卫机制

面对恐惧和焦虑,可能会选择找借口或者逃避,这是人类本能的防卫机制,请不要过度谴责自己。

5、情绪调整能力

这种能力是从童年时期开始锻炼的,但成年人依旧有办法可以培养:真的那么可怕吗?这让我想起了从前的什么情景?我有哪些能力去面对此情此景?

6、源自童年的拖延黑洞

有些拖延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来自生命早期记忆,这并不是让我们去抱怨父母,创造新的神经回路,以此改变现状。

7、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日常习惯会减少拖延症发生的几率,例如找东西,找到了可能立刻就做下一步了。

8、囤积症的风险

当你无法处理眼前的物品时,拖延的风险就来了,你会从物品放射到行为,整理物品断舍离是规避拖延症到途径之一。

9、行动力的提升

想到就立刻去做,尤其是那些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的行为。这会暗示自己,我有力量可以完成任务,减少拖延。

10、决断力的增强

拖延症患者通常优柔寡断,在得与失之间纠结。放下想要太多的心,平衡当下的需求,当机立断。

注:疾病类的处理不在本分析之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