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过《再没有古人那么美的月亮了》一文后,感觉可以就阴历里面的十五,再扯几句。
阴历嘛,就是跟着月亮周期来的。每逢十五,圆圆的满满的亮亮的月亮挂在天上,照得大地水银泻地般的亮堂,甚至油灯都可以省了,所以,这个日子理所当然必是好日子,得充分利用起来。于是,一个是八月十五,另一个是正月十五,和满月天相对应,都被安排了赋予“圆满”“团圆”等意义的节日。
其中,正月是新年开张,正月十五自然少不得。但正月十五还有别的内容和题旨,月亮甚至并不是主角;而八月十五就不一样了。从题旨到内容到主角,都是月亮及其团圆圆满的境界。与其说是中秋节,不如说是月亮节。据说,这是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圆的一次。所以,这一天的月亮自然要担起集中体现圆满团圆之意的重任,也就是说要在这一天,特别聚焦,特别放大人间关于圆满关于团圆的意境,用现在的话说,就叫最大化。再加上秋高气爽,大家也都愿意从屋里出来,对月或倾诉,或告白,或慨叹,或祈祝,如此这般一番,也好有所寄托,有所化解,或有所慰藉。于是,从“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慨叹,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祝,多少名篇名句,便伴着中秋,在岁月长河里恒久的鲜亮了。
重复强调一遍:中秋节是月亮节,唯一。
有个疑问。
为什么同是月圆,七月十五却被安排了鬼节?这里面未必也有“团圆”和“圆满”的意思吗?
在街上,我看到的一种习俗,是烧纸钱给阴间的故亲。烧的时候,有的还在地上画个圆,限在这个画的圈里烧,据说烧的时候还不翻动,要由着纸钱自由烧尽。
这里是什么讲究?找不到资料,只好自己猜。
是不是希望或相信这一天阴阳两隔的亲人可以互通,或者说是阴阳两界特别通道开通日?画个圆,大约相当于打开自家那扇已封闭一年的门,限在圆圈内烧纸,自然也相当于只是往自家故亲那里送钱。各开各的门,各送各得各的钱,互不侵扰;包括烧纸钱的时候也不要翻动,也意在只可阴阳互通,不至阴阳互扰,两界也就各家都圆满团圆了。这样解释,说到底,还是取了月圆天相的圆和满的境界。
不信,问那一天去烧纸钱的人,他们会告诉说,那个时候,阳间的人心中一点没有关于阴间的恐惧,而只有关乎亲情重温的慰藉,这不就是圆满和团圆了吗?
有同学提醒我说,西方文化中,满月的天相,往往被与鬼魅诡异挂钩,和中国文化大不一样。确实是这样。是不是西方采用太阳历即阳历,就不待见月亮了呢?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说,中国取月亮历就必然不一样,即使命名鬼节,也并不阴森恐怖,反倒人鬼情未了,充满温馨与和暖。
另外,八月十五前一个月的满月日,七月十五安排鬼节,是不是也有特意为人间团圆节破题、铺垫的用意?就是说,活着的人惦记着人间团圆圆满之前,得和先辈亲故先有表示才行,相当于拜过祖先才能平辈互拜的过节礼数。
我觉得很有可能,否则,鬼节的来历还真不好解释。
除了正月,七月,八月外,其它的阴历月份,十五这一天再没节了,倒是有灶王爷,释迦摩尼,老子,周文王等神或人的诞辰,不知道是这些神和人诞生的日子巧,还是中国文化深处,有把十五月圆这样好日子也一定要给释道儒些许地位的着意。
哦,对了,有的地方还讲究“头端午,大端午,末端午”,“大端午”的日子是五月十五。这里,十五这个好日子一定不能放过的意思,似乎更明显了。
十五啊中旬,月圆啊明亮,这世界上,中国十五的月亮,不一样的圆和满,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