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真的奥妙无穷,是其他任何国家文字相比不了的。
同一件事,换个说法,原意没变,意味却不可同日而语。
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吗?某一年,某矿山上发生矿难事故,有个报社记者最先得到消息,赶往矿山去采访,回去后写下了一篇报道,交给主编审核。
这个记者是刚受聘加入报社不久,一心想出头,要一鸣惊人。
他心想,自己是最先赶去采访的,稿子发出来,那自己所在的报社也是第一家报道这次矿难事故的,在众多同行中拔得头筹,此等功劳,嘿嘿……
新闻报道是不许掺假的,所以这个记者如实写道:
“虽然经过县领导们组织多方力量援救,但此次矿难中41名受困矿工除2人生还外,其余的全部遇难。”
主编看了他的稿子,不住的点头,先表扬他几句,然后说:“这个稿子写得不错,不过还有几个地方需要润色一样,这样吧,稿子放我这里,我处理后发出去。”
第二天,这个记者发现,他这篇报道被登上头条,不过被改成了这样:
“在县领导们多方努力和组织救援下,此次矿难被困的41名矿工除了39人遇难外,其余的全部生还。”
瞧,妙笔生花,姜还是老的辣。能当上主编的人,又岂是初生牛犊能相比。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路可以到达,关键在你怎么选择前往的路。
当你卡文,写不下去时,何妨换个思路,改一下,说不定又柳暗花明了。
若吊死一棵树下,耗尽才智,那你只能停笔长叹,对自己的才力怀疑,既而厌倦写作,岂不自毁?
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大有收益。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上文说的,其实不过是那个主编的处世圆滑,翻云覆雨。但是我们要领悟的地方是,文章是可以变通的。
灵活变通,才会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