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班,科任老师普遍都评价课堂纪律比较好,但课堂纪律好不代表专注力强,确实,我们班的男生不会太闹腾,无论怎样都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部分男生无精打采,特别是这段时间颓靡不振的状态,简直让人心惊,成绩也呈下滑状态。
据私底下了解, 这五六个男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玩手机游戏的情况,然后彼此又互相影响。小标,离异家庭,只有爷爷奶奶管,自己有专门的一部手机,趁家长不注意天天玩,爷爷奶奶也管不住,平时连线同学一起玩;小平,学校里安静听话,家里却叛逆,因为不能玩手机游戏而大发雷霆,吃完晚饭常常还外出找同学玩,家长反映不清楚聚在一起干什么;小总,离异家庭,周一至周五在妈妈家,属可控范围,周六周日在奶奶家,各玩各的手机,或者约同伴到奶奶家一起玩游戏;阿伟,周一至周五在爷爷奶奶家,不可控,周六周日在爸爸妈妈家,可控但无限制;小峰,爸爸妈妈工作忙,爸爸教育缺失,妈妈打骂为主,目前属于强压但蠢蠢欲动状态;小恒,人极度聪明,离异家庭,父母存在矛盾,母亲监护,经常处于拉锯战状态。。。。。。
关于手机游戏,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不接触,特别是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一玩就很容易就陷进去,除非有足够的家庭教育能量和足够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作基础,不然当孩子陷进去时,很难把他拉出来,目前这几个孩子家庭关系和家长教育力量就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但沉迷游戏已成既定事实,完全堵的话不行,家长累,孩子也反叛,但也不能放手不管。所以需要适当的疏导,有限制地玩,首先是辛苦的立规矩过程,比如每天的限时,或者只限于周末的若干时间,玩的场合,如何玩,跟同学不良交往的限制等等,这可能是个拉锯战的过程,孩子会在这个过程闹,试探家长的底线,此时正面教育的温和而坚定的原则用得上;或者与需要的学习表现挂钩,有足够的学业质量后可以有额外适当的奖励。根据孩子情况一步步来,类似于系统脱敏。
学生之所以沉迷手机游戏,一是同伴效应,二是自己好奇,还有就是时间空虚。找不到其他更有意义和好玩的事情,比如阅读。这几个深陷其中的娃,普遍都不爱阅读,所以热衷于游戏的刺激所带来的感官快乐。而能在阅读或者其他有益活动中获得满足感的孩子,虽然也触碰游戏,但也不致于到痴迷或者影响学习的状态,而这些能培养出其他稳定爱好并乐在其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往往更懂得家庭教育,在手机游戏对抗战中,能更合理地引导。
所以关注孩子很重要,有效的亲子沟通和陪伴很重要,有效的引导和家庭教育很重要,引导孩子树立更高的格局和培养有益的爱好很重要,用有益的活动填满孩子的时间,把注意力分散到更值得去做的事情。考虑接下来除了一方面继续从家庭教育跟进,制定玩游戏约定,班里层面可能要召开系列班会,并给这些孩子摊派阅读任务,组织多一些活动,填充他们的时间,重新建立他们彼此间的联结关系,将注意力从游戏方面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