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阅读“关于阅读”之后

        近日连读到两篇关于严肃讨论阅读的文章,一篇为“书迷闲话”微信公众号所登署名梁鸿鹰的《跟写作一样,阅读同样需要“精心准备”》,一篇为张鸣老师发在其个人公众号上的《读书是一种需要花力气才能得到的乐趣》。它们刺激我重新翻开《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在第一章《阅读的活力和艺术》中开门见山提及——本书是为主动阅读者而写的。所谓主动阅读者就是对阅读这事有要求的,为了增进理解力而非仅仅为了“知道”知识或资讯而阅读。

        基于这两种阅读目标而进行阅读实践所产生的效果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于本书两位有着海量阅读经历和丰富阅读经验的作者来说,有效的阅读,或者说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最大化效果的方式无疑应该是“主动阅读”,也是我本人在阅读这本书时深为认同的大前提。目前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即在于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考很大程度上的缺席——作者们在写作时,即刻意将读者本需付出的“思考的辛苦”最大程度地减少,从而在尽量最大化的“舒适”中接受观点或事实。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海量资讯信息、知识,常常使读者来不及对阅读对象进行更多的思考,同时往往又容易使读者产生虚假的“获得感”而满足现状并不断追随。这就造成原本应该同步的“阅读”与“思考”产生了脱节,甚至是由阅读取代了思考。

        由此念及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阅读一事实在不够认真,目标瞄准考试的阅读教学,大部分精力付出于知识的接受获取即“知道”知识这一方面要多些(因为考试的内容只需要我们“知道”),而较少注重于“思考”,增进理解力或许只是无心插柳的“副产品”。至于学生的所得,大概只能因天赋不同而异了——天分高些的,因高强度的“知识”获取而激发了理解力增进较大;天资一般乃至等而下之的,大概理解力并不因“知道”的知识量增多而增进多少。这种阅读教育使我们习惯于容易获取资讯和浅层次的“知其然”,而对于“所以然”、需要付出精力而获得理解力增进的阅读,我们往往放弃或者中途逃避。

        这也就容易解释我们的大学图书馆借阅榜为何总是武侠言情小说以及快餐类读物占据榜首或者榜单前几位的了——即便在阅读小说时,多数人在意的不过是故事情节,即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以为谈资;也比较容易解释,为何在高等中学毛入学率高达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2.7%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受过教育的人缺乏严肃阅读能力、对经过思维精心组织的严肃文字缺乏理解和分辨能力,乃至缺乏相关常识,容易依赖和接受权威,流连徜徉于“口耳之学” ,沦为“智商被收割”的一员。

        当然这种局面或许并不局限于国内,事实上,莫提默·J·艾德勒在《序言》里就反省了美国人热衷的快速阅读。这里关键的不同或许还在于是否自觉反思,并积极研究、试验。



梁鸿鹰:跟写作一样,阅读同样需要“精心准备”https://mp.weixin.qq.com/s/e6THKsuzCrQ4skQ1jQimiw

张鸣:读书是一种需要花力气才能得到的乐趣 https://mp.weixin.qq.com/s/hcxp3LQvnBCv4YpFWTI2tA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10,826评论 3 13
  • 我叫楚人鲤,生活在风红酒绿的长安,可本名很少有人叫了,大家都叫我楚茶。 世人都道得楚茶一曲,胜得千万金银。姑娘们也...
    卖报的小画家ovo阅读 3,751评论 0 0
  • 风凉十月,衣衫渐肿时节。 晨醒天色未明,裹被而起,胸前两角如襟,盘膝坐,若非花色迷乱,应作老僧入定,却有今日时令所...
    指间印象阅读 1,059评论 0 0
  • 现在4~8年级的家长看过来哦,远方文学如何培养渊博、 坦荡、快乐的青少年呢? 远方文学第一级课程是预备级。 预备级...
    花开远方樊老师阅读 7,278评论 0 2
  • 宝宝, 妈妈刚刚想抱你到另一个地方,你感受到或者看到是妈妈,绵绵的叫了一声:妈妈,我内心深处很是柔软与美好。 妈妈...
    脚踏实地勇往直前阅读 1,0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