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书笔记1
自山东临沂回来,一直瞎忙,如刘真老师言“总是很忙,忙得没有时间看书。总是心累,累得没有时间思考”,值周、元旦文艺汇演筹备、创卫、卫生检查、“蓝青结对”赛课,人一下子好像也懈怠下来,翻开的书本一直静静地躺在电脑前,页码凝固在013,在心绪很不宁的情形下,阅完了《序》、《略谈学习国文》、《<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但明显消化不良,今天又再把这几篇重新翻阅了一遍,才敢动手写几句“笔记”。
序言里对本书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两点提要出来,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当前非常功利的教育环境下,再次认识语文教育的这两个核心问题,真的是非常必要,陈日亮老师由此认识写下的《得法养习,历练成文》一文,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应该是对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有着同样深刻的认识。而我们更多的一线语文老师在分数大棒的指挥下,依然或多或少被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包围着: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我自己也在这样的迷潭之中难以自拔,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所以静下心来读读这本文集真的是十分之必要。
为什么学习国文(语文)?“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然当下的语文学习,除了少数优秀的学生,大多与此相去甚远。繁重的课业负担,永远也刷不完的题,我班上的学生英语、物理、数学各三本练习册,还有报纸、试卷,因此我布置的读书、练习笔任务因不易检查、难于评改就被学生抛之脑后了,我戏言“我也得像英语老师一样狠”,可学生真是累呀,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多数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也还没阅完一遍。(如何与其它科目抢时间似乎也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
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里,叶圣陶先生把学生应做的预习工作分为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和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课内指导之后,学生应做的练习分为吟诵,参读相关的文章和应对教师的考问。这样看来,如陈日亮老师所说所做,精读课文的预习是真的要搬到课堂上来,上真正的预习课。面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此举真的很有必要,网上有戏言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就是一本五彩斑斓的语文书与一本完好如新的语文书,学生学习习惯的高下当可立判。想想自己当下对学习预习的指导只限于开学第一课的要求,时记时忘的课前检查,也无怪乎学习难于坚持并养成真正的预习习惯。
是为本周读书笔记。
再摘录几点预习的具体操作要求於后:
1、理想的办法,国文教本要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不分段落,不加标点的,供学生预习用;一种是分段落,加标点的,待预习过后才拿出来对勘。
2、要考查这一项预习的成绩怎样,得在上课时候指名诵读。全班学生也可以借此对勘,订正自己的错误。读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
3、仅仅知道生字生语的读音与解释,还不能算充分认识;必须熟习它的用例,知道它在某一场合才可以用,用在另一个场合就不对了,这才真个认识了。
4、这样的笔记交到教师手里,教师辛辛苦苦地把它看过,还要提起笔来替它订正,实际上对学生没有多大益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预习。
5、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可以看他的笔记,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
6、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
7、这一项预习的成绩,自然也得写成笔记,以便上课讨论有所依据,往后更可以覆按、查考。
8、讨究完毕以后,学生对于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都弄清楚了,就不妨指名吟诵。或者先由教师吟诵,再令学生仿读。
9、像这样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回的范围将扩张到多么大啊!
10、在精读几篇文章之后,且不要上新的;把以前读过的温理一下,回味那已有的了解与体会,更寻求那新生的了解与体会,效益绝不会比上一篇新的来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