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里厨房漫水,晚上不想开伙,就和老婆商量了一下,提着乒乓球袋外出觅食。年初四的大街一扫往日的拥挤逼仄,稀稀拉拉的车辆和行人,空空荡荡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
转了一圈后,发现绝大多数平日里常去的饭店都关着门,告诉人们店主人们正在家里享受难得的几日年节休闲。估计这会儿该盘算着年后开张后怎么大干一番了吧!我们就走回了一家快餐店。
这家店距离我们家很近,但我们却极少光顾。尽管它很卫生,环境也不错,但菜品较为单一,味道也过于油腻。不过印象中即便是年三十的晚上它也在营业,给寒冬中过春节的人们送来暖暖春意。这应该是快餐集团的老板的一个英明决策了吧。
入门后店内人倒不少,绝大多数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浑身散发着无可隐藏的青春气息。不过搭眼再看,已基本看出他们是附近这条街上在KTV里上班的年轻人,穿着很潮,也很社会,很容易与周围的普通人区分开来。
我这样说并不是看不起他们,只是在描述一种现象。在年近四十的我眼中看来,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自己主观意志和外在环境的综合产物,说不上好坏,只有适合与否之别。即便是我们大多人熟知的休闲娱乐业,不管你是不是愿意在其中谋生存谋发展,总之这也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养活着千千万万的男男女女,也服务着万万千千的饮食男女。
很快,我们点好了餐找了个靠角落的位子坐下边吃边聊,隔壁桌一个小伙子独自吃着饭,边吃边看着手机里播放的电视剧,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可以被我们听见。他吃饭的时候,整个注意力是在手机里的剧情上的,吃饭反倒成为了次要。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跟这个时代我们最为亲密的伙伴——手机——有关。托苹果公司之福,自打手机从按键时代进化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手机早已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不可须臾离身的部分,也可称为我们人类新进化出来的身体器官。手机在手,一切皆有!未来的人类,看来真的是生活在现实和虚拟交织而成的复杂多维世界中了。
记得我曾经看过有一种新潮的餐具设计,将碗的边沿设计成了一个可以插放手机的深槽,这样就可以边吃边看了。不过后来我并没有看到有饭店真的使用这种碗,估计是没办法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插上手机以后的平衡问题,二是边吃边看汤油喷溅到手机屏幕上的问题。看来设计除了新颖有趣,还需要实用才有市场。
第二件跟手机有关,也跟公交车有关。作为无车一族,我的出行不是11路就是公交车,所以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事情就多。除了早上公交车里由包子、煎饼果子、鸡蛋饼等气味混杂而成的那股味儿让人头晕之外,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遇见过几回公交车歌神:他们一般带着耳机,手机里传出很大的很有动感的歌声,他们会随着歌声咿呀跟唱,那声调时而高亢时而低吟,却几乎总是不着调儿,让一车人跟着遭罪!
当然我也在公交车里看到好几位年轻人用手机大声地播放着影视剧,精彩刺激的情节让他们自己很喜欢,我们同车人却未必喜欢听,嘈杂吵人而他们不自觉,惹人生厌。
除此之外,我也遇到过在公交车里用手机大声播放戏曲(比如合肥的庐剧)、老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循声而去,看到他们这么不顾及大家的感受,便心生不满。但转念一想,只要他们自得其乐,吵就吵一点吧,就当他们是自己家的老人吧。再看他们的表情,似乎也看不出什么开心来,我不禁联想到他们在下了车以后的现实生活中,该过着怎样一种生活呢?
这样想多了,我就慢慢学会了理解他们。他们是陌生人,在公交车这样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用手机大声播放声音确实没有尊重其他乘客,但是我选择了理解,特别对于年轻人,我选择给他们成长的时间,相信他们慢慢地会意识到自己言行的不当之处吧。
我有时在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头脑认知,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日复一日地生活着,都在选择说着和做着自以为是、自以为好的事情。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客观存在,你喜欢的未必是我喜欢的,于是才显出了自由意志的可贵来。不过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却必须通过互动来共存于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国家、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单位、同一节车厢,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很可能影响到其他人,也会让其他人形成对我们的印象甚至态度。因此,各种喜欢或厌烦的情绪由此产生,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是如此。于是,沟通也就变得不容易,冲突很常见。为何?背后应该跟缺乏理解他人的意识与能力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吧!
想要理解他人,很难。但一旦你试着去理解他人了,你总能感觉到自己的认知扩展了,自己的世界似乎都扩大了,感觉到了一种心理上的轻盈和快乐!
理解别人,快乐自己,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