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今天在动车上度过,听了一个新知识,用转述方法记录。
因为天生好奇,我是一个很喜欢问“Why”的人,今天被点醒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问为什么之前很可能已经知道答案,问的目的好像是故意要对方把自己的弱点(找借口、找理由)表露出来。但是,当双方沟通的态度都如此消极时,真的对事情的解决和改观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每一次的沟通,我们都把出发点放在如何让双方的关系,或者事情的发展更进一步提升的话,只要运用王老师所说的“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这十六字真言,我们都可以成为破局高手。
3.29
今晚丽娜老师给第二期笃行者做了结营,帮助我解决一大困惑,就是没有写笃行日志会焦虑怎么办?如何愉快的写笃行日志?
每天进步1%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想起之前定的每天11点睡觉,持续一周后,突然有一天忙到11:30才睡,很自责,再后来都在11点边缘睡觉,偶尔也会超时,一个月过去了,现在都稳定在11点,也是达到了目标,整体有进步的趋势就是好的~这样想着就不会有强迫感,也不会焦虑。
那么,很队时候不写笃行日志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丽娜老师分享了4种独家秘诀~
转述和践行感悟是我常用的,当然也摘抄过原文,根据丽娜老师虽说,用自己的话输出更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对此,我计划明天开始对《掌控习惯》按章节进行转述动作。
3.28
关于习惯,看看任何占据你生活大部分时间的行为,你会发现它们都简单易行,不需要有多大激励。
像玩手机、刷微博、刷剧和看电视这样的习惯占用了我们很多时间,因为它们几乎不用费力就能完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习惯都妨碍着你获得真正想要的东西。实际上习惯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习惯带来的结果。障碍越大——也就是说,习惯坚持起来越难——你和你想要的最终状态之间的阻力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要让你的习惯变得简单至极,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即使不喜欢它,也会坚持做。
就像笃行日志,如果你能使它简便易行,你就越有可能坚持下去。再比如,我们周围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都有共性,就是这些产品和服务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有了美团、饿了么服务,就不必去超市、菜场晃荡;滴滴、曹操专车等拼车服务则让我出行更便利。
以上例子,归根结底,说明为了养成更好的习惯,我们不得不耗费很大精力,设法克服与我们已有的好习惯相关的惰性,同时加大与不良习惯相关的阻力。
3.28
6:50闹铃,7点准时起,不过仍然困,状态不是很好~也许是睡眠周期的原因,再实践几天看情况。
今天学习新知:
传统的左脑技能重要,在当今社会更需要右脑技能,甚至全脑思维。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需要6大技能,即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
需要我反思的是,自身追求的意义感和不可替代性在哪里。机器人时代已然来临,如何不被时代淘汰,又如何能把握幸福,创造意义,我还未找到答案,但已经开始思考~
3.27
今天报名申请了早起营组长一职,明早开始要7点起床,有点紧张,怕起不来~
给自己2分钟心理建设~
另外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很有感触的话做个记录
一次销售,人们购买的不是你的东西,而是你表达的理念
一次表达,人们认同的不是你的方案,而是你传达的信念
3.26
早上7:45打卡,晚了一些,因为我在酝酿起床的冲动。
酝酿很奇妙,它让你感觉自己正在做事。但实际上,你只是在准备做事。后来准备变成了某种形式的拖延,这是心态作祟的一种吧~
书中说如果你想掌握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无须力求完美。你不必描画出新习惯的每一个特征。你只需要不断练习。这是第三定律的第一条要点:你需要关注的是次数。
我听到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培养一种习惯?”其实人们真正应该问的是:“需要多少次才能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是说,需要重复多少次才能让一种动作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所以我们人脑也是需要时常锻炼的,增加思考和反思的次数。老话说:脑子不用会生锈也有一定的道理。
科学家分析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时,他们发现研究对象的海马体——大脑中参与空间记忆的一个区域——比非出租车司机大得多。更神奇的是,当司机退休后,海马体也会逐渐变小。就像身体肌肉对常规举重训练的反应一样,大脑的特定区域会因投入使用而发生变化,并会在荒废后萎缩。
3.25
最近采用小来早晚安来跟踪早起数据,起床时间在一小时内波动,不是很稳定。
这是因为有时候闹铃没响就醒了,也许是时候把起床时间调整为7:30。
来自原文:
每个行为都有表层的渴望和深层的动机。我经常有这样的渴望:“我想吃玉米卷。”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吃玉米卷,我不会说:“因为我需要食物来生存。”但真相是,在内心深处,我有吃玉米卷的动机,因为我必须吃东西才能活着。我的根本动机是获得食物和水,只不过具体表现为我特别想吃玉米卷罢了。
渴望只是深层动机的具体表现。你的大脑并非因为渴望吸烟、查看照片或玩电子游戏而进化。在更深层次上,你只是想减少不确定性和缓解焦虑,赢得社会认可和接纳,或者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3.23
今天学习了即兴表达,很多时候都是潜意识在指引着我,这就是习惯。
很对时候担心自己讲不好,所以永远在思考自己要讲的内容和如何组织内容。但是有一样东西比内容更重要,那就是目的。
然而,通常我的目的就是
1)我想让他同意我的观点
2)我想证明我是对的
3)我想让他完全支持我
这就是负面的例子。因为这三个目的都不是基于对方的目的,而是基于自己的目的。一旦我们抱着这样的目的,那意味着前期的起步点都是错的,摆的位置和姿态也是错的,那我们这一段即兴表达就会特别吃力。
真正好的即兴演讲在思考目的的时候,一定要基于对方的目的。
例如:
1)我想让大家从这件事情当中看到我们的信心;
2)我接下来跟领导想做五分钟的交流,我想帮上司看到这个项目的价值点,并且及时批准这个项目的预算;
3)我想让大家认识到,接下来这两个月是我们最关键的两个月。
这三个目的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吗?很显然,这三个目的更具体了,而且是基于对方的。
我计划今后每次即兴演讲前,先停顿五秒,做到“三思而后行”,把目的先想好~
3.22
我们倾向于模仿三个社会群体的习惯:亲近的人、群体中多数人和有权势的人。
今天说说模仿亲近的人。
在没有领读者俱乐部的时候,大家是读者、是书友,更多的时候是单打独斗,具有很独特的身份。领读者群建立后,尤其是笃行日志的实行后,它将个体的追求转变成了群体的追求。每天自我成长后赋能群里队友,我们与周围的人建立了关联,开始有了集体身份,而集体身份开始强化个人身份,我们现在不仅是领读者,还是笃行者,每天发日志的动作不断的提醒着我们的身份。有了共同的使命:活成一束光,点亮一座城。
群体归属感让我们维持着做事的动力!
3.21
人们选择产品不是因为它们是什么,而是因为它们在哪里。
今天跟朋友相约去赏万亩桃花,下车后印入眼帘的是醒目的男女二字, 不顾它粗糙的结构,简陋的设施,大家都纷纷进去解手。出来后猛的发现在它不远处有一座现代化建筑,很新,但因为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没有意识到到它也是toilet.
不惊感叹,这个高档建筑遗漏了最重要设计环节,路标和建筑标识。这就是显而易见的反面案例。
以下来自原文:
人们倾向于购买平视时能看到的,而不是放在地上的物品。因此,在商店货架上,最容易被看到和最容易拿到手的地方摆放着昂贵的品牌商品,因为它们带来了最多的利润,而相对便宜的替代品则被放在不显眼的地方。
人体大约有1100万个感觉接收器,其中大约有1000万个是专门用于视觉的。一些专家估计大脑一半的资源用于视觉。
因此,你可以想象在充满富有成效的提示,无效提示一扫而光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是多么重要。
3.20
今早7:30起床,提前了半小时,想来原因是昨晚新学了一个思维模型很兴奋,果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可以带来内在驱动力。
晚上看了习惯叠加,看原文的好处就是可以弥补自己听书时忽略的重点。
里边提到触发点的重要性,如果你想每天都做一件事,但是你把它叠加在只有周一才会发生的习惯上,你的选择肯定不对。
你的习惯叠加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触发,而找到正确触发点的重要方式,是通过头脑风暴列出你当前的习惯。你可以用上一章的习惯记分卡作为起点。或记录2样信息:
1、列出你每天都不间断的习惯行为。
你的实际名单可能很多,这只是为了让你明白怎么回事。
2、列出每天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
例如: 太阳升起来了。 你收到了一条短信。 你正在收听的歌结束了。 夕阳西下。
有了这两份清单,你就可以开始寻找把你的新习惯融入你日常生活的最佳位置。
3.19
今天学习执行意图,发现了它在不同中情境下的不同解释。
1、在掌控习惯里中,提到“人们就何时、何处、具体做什么制定出具体计划后,即执行意图,就会更有可能贯彻执行。”
简单句式: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
例如:早晨7点,我将在厨房冥想1分钟。
2、在治疗拖延症中,执行意图是让你在设想未来要做什么的时候,用一个条件语句——“如果……就……”
例如:如果我吃完晚饭,我就会翻开书看几页。
这个看起来像习惯叠加类似,实则不然,掌控习惯中认为习惯叠加是执行意图的一种特殊形式,“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而拖延症更注重的是对原计划事件的及时操作,不一定是新习惯。
但以上1、2有共同点,它们都认为我们大部分计划没有效果是因为大部分计划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做什么。
ps:
如果你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培养你的习惯,试试某周、某月或某年的头一天。人们更有可能在这类时间段开始行动,因为此时人们通常会满怀期望。
这更让我坚定早起加读书的模式,一天之际在于晨,晨起总觉得是新鲜的一天~
3.17
今天重点了解指差确认
1、日本铁路局指差确认视频
2、找到只“指”,只“说”,又指又说三者不同的出错概率
3、指差确认应用的场合
4、习惯记分卡
1)日本铁路指差确认https://weibo.com/p/100103type%3D1%26q%3D%25E6%258C%2587%25E5%25B7%25AE%25E7%25A1%25AE%25E8%25AE%25A4
指差确认是日本铁路确认安全的方法。用手指指要注意的对象,口诵,确认安全。是有100多年历史的日本独特的手法。有实验表明,除了目视确认,还加上动作,以及发出声音聆听进行确认,可以把出错率降低到比仅靠目视确认的六分之一。
2)一项项列出日常习惯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你了解现有的习惯,在建立新习惯时就可以判断在哪个原习惯后进行叠加,或者与哪个习惯绑定才能达到最大效益。
3)“指差确认”也叫“指差呼”,原来人的大脑如此神奇,只有“指”,只有“说”和“又指又说”所带来的结果差别很大。
4)曾经住过院,每次护士要给你输液或者送药都会事先跟我确认名字,这也是指差确认。
3.16
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如何快速的确定身份。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经常说身份的重要性,以及身份就是“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却没有告知找出身份的快捷方式。
之前使用七个人物法,这是一个比较耗时但可以定个大的方向。而《掌控习惯》里给出了简单的方法,即确定目标反向倒推法。
比如:我的目标是三个月减肥6斤,那么考虑怎样的人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答案:健身达人或运动爱好者,能控制饮食的人。所以此刻我的身份定位可以是,一个自制力强的运动爱好者。
目标:用英语流利进行口语交流,那么怎样的人能达到这个结果。答:外教助理、英语老师、口译官、长期在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英语口语爱好者等。那么此刻我的身份定位可以是,考一个中级口译或高级口译的人,或者做一个外教助教。
3.15
今天开始看《掌控习惯》原文,发现有不一样的感悟。
之前得知小习惯可以获得大改变,每次进步1%即可。今天重新看了英国自行车队事例,发现教练是把整个环节分解出来后,针对每个分解的部分都改进1%,他们一共做了数百个改进的积累最终得到大成果。这与我之前盲目的将一件事整体改进1%有着天壤之别。
之前知道制定目标的必要性,却忽略了体系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让我们想起了金州勇士队,换了新教练斯蒂夫科尔后,几乎同一阵容,同一批主力,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拿到了NBA总冠军。更有趣的是,这个体系完善后,即使有队员更换:新主力杜兰特加入,他们再次拿了两次冠军。这让我对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14
星元老师昨天问我有没有被笃行日志困住的时候,就是每天琢磨着怎么写跟主题相关的书籍,为了写而做,为了写去看。是的,我被框住了。
后来,我看到这样一句话:“眼球看不到自己,才能看清世界”。
这句话很触动我,我似乎摸到了些东西。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旁观者”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霎那间,我有想给自己写一本自传的冲动,名字就类似叫《剧中人》。我就看着一个深夜爬起来玩王者荣耀内心却躁动不安,躺下睡觉却还在想深度工作的人,就这样去观察一言一行,感觉很美妙。
这个视觉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有机会去了解每个当下的状态以及所做决定的原因。
这是“用心”的习惯,用心发现美好,觉知自己的感受,接受当下的自己,也很好!
3.13
今天搜集了一些关于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显而易见的方法:
1、把书放桌面
2、把桌面清空
3、阅读时先把手机先放到客厅
4、读书时候把手机关静音
5、固定时间,手机上交
6、写明执行计划
7、下载番茄todo app,做好时间设置
8、本子和笔准备好切入点
不可抗拒
1、当当云阅读上完成打卡获取铃铛
2、每晚看完1小时书再刷个10分钟抖音
3、阅读一次奖励自己刷剧或者网购一次
4、借书看,一周内还
5、看完20分钟书后可以看一集电视剧
6、一周完成阅读一本书奖励自己一泡好茶
7、学习一小时喝一杯咖啡
令人愉悦
1、每日阅读计划勾选执行
2、用习惯记分卡积分
3、加入学习群,一起监督打卡
4、结交几位死党,彼此互相监督,见证成长
简单易行
1、两分钟习惯,每天看一页
2、听书,每天听2分钟
3.11
今天针对小朋友的16个坏习惯,挑选了3样做设计
1、出门后忘记关灯
设计方案:养一只她喜欢的乌龟,放在进门玄关处,取名为灯灯,每当她出门前跟乌龟对话即可想起关灯。
2、在床上吃零食
设计方案:家里设置一个零食专区,餐厅或书房,让孩子选。在房间门上贴标签“零食不许带入”。
3、一次吃太多零食
设计方案:父母与孩子商讨可接受的零食数量后,将零食平均分配这样在不同的颜色的袋子里,每次仅拿一个小袋子,每两天吃一次零食,每周遵循规则,周日奖励水果吃。
关于给孩子培养习惯是否能成功,很大一部分还在于父母的沟通方式,用正面管教方法平和的建立规矩很重要。
keep减脂持续练习中,坡道持续收集
3.10
今天搜集了外甥女的16条坏习惯,我在思考如何运用掌控习惯帮助她改掉3个坏习惯。今天先做搜集工作。
1.头发乱
2.忘关灯
3.作业有的不做,除非老师每天检查的才做
4.说谎
5.顶嘴
6.吃垃圾食品
7.零食袋扔在枕头傍
8.在床上吃零食
9.一次吃太多零食,比如一次吃一斤糖果
10.不吃青菜
11.衣服穿的很脏也不换
12.脚臭不洗
13.东西(文具,衣服,零食袋等)到处乱扔
14.房间很乱很臭,没叠被子没开窗
15.写字糊涂
16.玩手机停不下来
3.9
早起营昨天结营,神奇的是今早大家仍纷纷在群内打卡。只要闹铃在,群还在,那么就可以起到提醒和即时反馈的作用。
今天木木推荐了嘀嗒清单,这款软件运用到掌控习惯的奖励法则,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帮我们有效管理时间,让我们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
星元老师今天提出把“用心”作为习惯,有利于我们深度工作。也许我们可以把“用心”具化到目标,再细化到每个工作环节。再有针对性的养成习惯~
3.8
今天三八妇女节,起的额外的早,忙着包饺子。果然有一个驱动力可以促进早起。想起北漂那些追逐梦想的人,天不亮就起来奋斗不止,他们是逐梦人。但张萌说叫醒你的不是梦想,而是目标。也许目标更近,更容易实现,更快的获得反馈,所以定目标激励早起好落地。而梦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梦想是什么,更多人没有梦想。我呢?
——收集《混乱》坡道,介绍爬山算法吸引注意力。
——参加了沟通实践营,有很多实用小技巧,如具体化技术,是指在沟通表达的时候,一些可量化,可数字化的,可更具体表达的,具体化、量化地来表达。
这和《非暴力沟通》的“讲事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例1:
表达A:小明,你怎么经常迟到?
表达B:小明,这个星期,你迟到了3天,可以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解析:这里,经常 是一个泛指;而3天,就是具体到了数量。
如果只是表达经常,有可能对方会觉得:我并没有经常啊!等等
而具体化了,用事实说话,真实性的表达,更客观,更清晰。
举例2:
表达A:老公,你可以多一点在家陪陪儿子吗?
表达B:老公,你可以每周至少3个晚上在家陪陪儿子吗?
解析:这里多一点,就不够具体,不同的人,对多一点的理解也不同。有可能有人觉得多一点就是天天(但自己实际又做不到),就感觉压力很大,不想同意;也有的人可能觉得多一点,就是多一天,结果,这跟妻子的期望还有距离。于是,有可能就带来了失望。
而具体的表达具体多少天,就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和进一步的麻烦。
举例3:
表达A: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表达B:妈妈留意到,这次数学没及格;班级组织的话剧表演,被取消名额了;上次的围棋比赛,在班级里也排名倒数第5名,妈妈真的很担心。我们试试一起来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调整的吗?
解析:这里什么都做不好,是泛化了,可能他只是在几个方面没做好,而其他方面还ok。这样的表达,有可能会因为不够准确带来听者的防御。而陈述具体的事实,则更清晰,具体。
3.7
早起营8点打卡,早起益处多
2、坚持keep5分钟减脂练习
3、坡道收集《中国文化精神》
由读完全书的感受“仪式感是非常棒的一件事”说起,介绍了写作背景。为什么写和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连续提问技巧
什么叫“最中国”?什么才是一个中国人过年的方式?什么才是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中国人应该怎么样在四季当中去优雅地度过这些时间?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西方化,这是许倬云先生写这本书的背景。全世界的人都在逐渐地走上西方化的路径,但是人们发现西方化的路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结局,所以许倬云先生说,这是他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本《中国文化的精神》的原因。
3.6
关于早起:早起训练营打卡
为了实现早睡我们可以这么做:
1、 建立床和睡觉的条件反射,让床成为睡眠的专属场所
2、 有困意了再上床,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
3、 睡不着不要继续躺在床上,可以先起来做点别的事情
4、 睡觉时最好关灯,更有利于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提高睡眠质量
5、不用太在意寝具、睡衣等外在条件,自己觉得舒适
关于减肥:持续练习keep,由2分钟延长至5分钟
坡道搜集分析:《怪诞脑科学》从克鲁机的用途,带出克鲁机跟我们人类的关系,我们整个人体的进化就是一个克鲁机,接着引出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在讲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是一部克鲁机,还有意义,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大脑不完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自己。
3.5
昨天请假一天
关于早起:现在参加了早起训练营,每天按时打卡,发现语音打卡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因为大声朗读有利于唤醒大脑,让身体尽快的进入状态。
关于减肥:keep2分钟很容易坚持,虽然身体还没有明显的瘦身变化,但精神状态更佳。晚饭后已经开启了散步模式。
关于搜集坡道:好的坡道要吸引人,抓人眼球。例如樊登老师讲《爱、金钱和孩子》时,提出“为什么现在直升机父母,变得越来越多”的问题来引出教养方式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引用知名书籍《虎妈战歌》来介绍密集型教育。
3.3
1、早起:7:50闹铃,早起营打卡
原计划:7:50早起—7:52打卡—7:54keep锻炼—8:00结束
实际情况:7:50醒来—7:52打卡—赖床看手机—8:50keep锻炼—8:56结束
深思:不能早起是因为自己压根没有想早起,纯粹是为了早起而早起。准备听张萌高效能人生的自我管理,看看想法是否有转变。
根据微习惯的重要性,尝试循序渐进法,每天早起5分钟,每天早睡5分钟。
二、打造身份的重要性
2、减体重:2分钟keep
运动:发现多么忙,多么不想跳,一想到只要2分钟就很愿意立即执行;每天锻炼1次可能效果不大,准备增加至2次
饮食:晚饭忘记了不能吃主食—调整家人提醒自己
3、坡道搜集:《树木与房子》
为了查询方便,将坡道放入文章“坡道”中
3.2
1、早起:7:50闹铃,早起营打卡
实际情况:平时9点起,今早7:50醒来未起,直接床上完成学习
思考:如何醒来后愿意离开床?
2、减体重:2分钟keep
实际情况:临睡前跳了5分钟,keep音乐振奋人心,不适合睡前跳,应该早起跳
思考:每天只跳2-5分钟能达到减肥目的吗?
3、坡道搜集:《思维的囚徒》
为了查询方便,将坡道放入文章“坡道”中
思考:只是收集资料,不去研究会有收获吗?
调整方案
1、为了早起后能离开床
原:早起+学习
现:早起+2分钟keep运动(基础减脂)
2、为了更好达成减肥目标
彦霖给的建议:晚餐不吃主食,吃蔬菜
王俊给的建议:可以使用华为运动跑步,华为记录的数字偏大,有利于信心建立
3、收集资料才能学习
先学习“高效阅读必修课”16讲
3.1
基于smart原则+第一期笃行日志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计划:
内容:利用《掌控习惯》四大原理达成
1、早起早睡
3月(8点起,23睡)
4月(7:30起,23睡)
5月(7点起,23睡)
方法:闹铃+早起训练营
2、体重减6斤
3月(减2斤)
4月(减2斤)
5月(减2斤)
方法:2分钟法则+keep练习
3、搜集樊登读书各书籍坡道
3月 30本
4月 30本
5月 30本
方法:发布在笃行日志,每天被赋能一次,获得及时反馈
明确性+可量化+可实现+相关联+时效性
5月,我将带领一个《掌控习惯》的精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