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山西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古画,那闻喜便是画中一抹灵动的浅绛,不似古都那般厚重,却自有一番小家碧玉的可爱。
闻喜,地处山西南部,运城之北。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自古便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途径于此,欣闻平南越大捷,遂将此地御赐为“闻喜”之名,这份喜悦已传承两千多年,也让闻喜成为唯一一个由皇帝赐名带“喜”字的县城。豢龙文化、农耕文化、喜文化在此发源,更被誉为“龙的故乡”“后稷故园”“宰相故里”。
这片文脉厚土上,既有历史沉淀的厚重,也有烟火浸润的鲜活。
“闻喜文庙”是山西省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五龙影壁”气势非凡,处处彰显着儒家礼制的庄严和闻喜崇文重教的千年传统;“裴晋公祠”是中华宰相村的灵魂所在,为纪念唐代名相裴度而建,它见证了裴氏家族“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传奇,诉说着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优良家风。
若说古迹是闻喜的骨,那非遗与美食便是它的魂。
闻喜煮饼的传统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承百年的甜蜜名片;民间更有“有事就有馍”的说法,闻喜花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巧手捏制,造型多样——或为寿桃贺喜,或为龙凤呈祥,蒸出的不仅是面食,更是对生活的热望与祝福。在满是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闻喜的这份“土气”与“烟火”,反成了最珍贵的独特。
若说古迹与美食是闻喜的“形”,那西湖便是它的“韵”。
闻喜的西湖,将温柔注入略显干燥的气候,让这片土地多了几分鲜活。湖水清澈平静,清晨的微风、晚间的凉意拂过,都会泛起层层涟漪,映着阳光,金光闪闪。湖上最醒目的是仿古双曲拱桥,桥两侧蹲坐着形态各异的石狮,桥中央一座名为“腾龙阁”的古亭,大气恢弘,登楼而上,可尽览西湖风光。它既昭示着闻喜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也藏着岁月沉淀的温柔。
这就是可爱的闻喜——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像一位温柔的老者,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又像一个可爱的孩子,带着纯粹的美好。
可爱的闻喜,是藏在岁月里的温柔,是刻在记忆中的香甜,更是每一个闻喜人心中最温暖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