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恨抵抗世界,不如好好学会去爱。
最近在看《不成熟的父母》
里面关于父母的四种类型:情绪型、驱动型、消极型、拒绝型。我的爸妈的四种类型都有,也都不明显。
小时候家里过得不好,也可以用穷来形容。爸爸在外做生意维持生计,长期不在家。妈妈一个人带着我,照顾家,还总是被从小没有得到过足够关爱的奶奶嫌弃唾骂,妈妈经常对我打骂,最恐怖的一次是大半夜把我撵出门,而后提着一把菜刀将我拖回家。这大概是我童年最恐怖的记忆了。
好在,爸爸是一个消极乐天派,虽然对未来没有太多希望,但是经常都是开心的,带着我,陪着我学习。他们俩应该平衡了我的童年吧。
可是这样的环境下,自己其实很少能感受到被爱,爸爸对自己的陪伴,在我看来有时候是很低质量的。因为人在,心不在,他总是在担心下一次花销的钱该怎么赚,该怎么才能让我准时缴纳学费。妈妈总是打骂甚至揶揄。以至于自己基本不知道怎么做与人相处,要么一味讨好,要么高傲冷漠,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怎么做自己。想想也是挺悲哀的。
大概人总是选择性的记忆,除去少数可怕的记忆,大多数都是幸福的。爸爸妈妈在睡前给我讲故事,故事的内容现在都还记得;妈妈在下雪天牵着我的手送我去幼儿园,路上我滑倒了好几次,也很冷,可是一直看着妈妈笑;不懂的化学公式爸爸给我一一讲解;拿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爸爸给我画出来。。每个人的童年应该不全是幸福的,总有让你难过的时候,还是看自己怎么自愈,如何生长。
在自己怀孕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本来是学习如何做妈妈,却意料之外的治愈了我。说是被治愈了,其实就是学会了理解和体谅,看到了父母作为人的他们自己的个体,而不是作为我父母的身份。
父母大概是时代的因素,他们的个体没有受到过关爱,尤其是爸爸。
爸爸家4个兄弟姐妹,爸爸是家老大,什么都被理所当然地要求让着弟弟妹妹,也是被理所当然忽视和呵斥的那一个。妈妈家有6个,妈妈排行老4,她的小时候一直没有多说过,她应该是还不错的,外公家里那时候过得很好。妈妈的性格缺陷大多是嫁给爸爸之后开始形成的。长期一个人带孩子,还要面对各种找茬的奶奶。
其实爷爷奶奶那一辈本身也没有被关爱过。
爷爷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爷爷排行最末。听爸爸说,爷爷出生之后因为家里太穷,差一点就被送到寺院里当和尚。后来又为什么还是在家不得而知,但可以料想爷爷小时候的处境,被家人骂为拖油瓶,被嫌弃。爷爷后来做了老师,对人谦和恭敬,别人口中的好老师。可爸爸总是说爷爷怯懦,从来说不出一句硬气的话,不会考虑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可是,怎么让一个在穷苦和唾弃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去很好的爱他人呢?他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被亲人爱呀!
奶奶的家境在她小时候应该是不错的,她受了不错的教育,那段时间应该是她人生特别美好的时候。据奶奶自己说,她在某一天突然就被别人排挤,本来好好的去深造的机会也被别人顶了,也没有人为她说一句话。后来是听爸爸说的,奶奶的爸爸在奶奶还小的时候被枪毙了,理由大概是dang派问题。我猜测也就是那时起,奶奶开始学会了用恨和冷漠对抗这个让她难受和不堪的世界。
你很少从爷爷奶奶口中听到他们关于小时候的不堪回忆,有的只是那时候的开心和快乐。他们都在选择性回避,我们又何必执着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呢?!
事情已经成定局,学会理解,学会原谅。学会去爱。
我现在试着好好去对待年迈的爷爷奶奶,每次回老家,都给他们带点新奇的东西,一一给他们介绍,也带上三岁的儿子去跟他们逗乐。让孩子知道,他的祖祖辈也爱他,让爷爷奶奶知道,我还一直在乎他们。
带妈妈去买衣服,让她知道,她现在还是很美!给爸爸说心事,让他知道,他的意见一如既往对我很重要!
自己也努力做一个耐心的好妈妈,让孩子从小得到足够的关爱,知道怎么做自己,也学会如何去爱。
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