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论” --浅论《论语》中“论”字的读音

               语“论”

       --浅论《论语》中“论”字的读音

【题解】本文另辟蹊径从音韵的角度探讨《论语》书名中“论”字的发音问题,按照简明扼要的方式应该直接用副标题作为标题。不过,语本身就有说的字义,且本文又是因《论语》有感而发,所以就恶趣的用倒装词来做正题,把原本的标题赶到了副题的位置。特此记之。


        少时读《论语》,一开篇就有个挥之不去的疑惑,为何“论”字只有在论语一词中念第二声,读作lún;在其他情况下“论”都读第四声,念作lùn。所谓孤证不证,这个孤零零的第二声“论”自然引起了我的兴趣。可惜翻了不少先贤的注疏,却始终未能得到合适的解答。直到接触了音韵学,我才算是勉强找到了一个解答。

一、《论语》命名常解

       要说一个字的读音,就必须先讨论字义,毕竟音随意转、随义定音。那么《论语》中的“论”是什么意思呢?常见解释有二种。

       第一种是东汉班固提出的: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1]。此处的“论”是动词作讨论、议论解。也就是说,班固认为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将孔子生前的言语经过讨论、挑选、编辑之后,才最终纂定为《论语》。这也是《论语》得名的主流说法。这也是当年我疑惑的来源,如作动词解难道不应该读作《论(lùn)语》吗?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刘熙提出的:论,伦也,有伦理也[2]。刘熙的《释名》是仿照《尔雅》体例,专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在刘熙看来,此处“论”是通假字,通“伦”,解为义理、伦理。可是如此一来,《论语》岂不是应该改作《伦语》才对吗?

        当然也有一种论点是综合上述两说的,代表人物是南北朝时期的皇侃。他一方面说:言此书出自门徒,必先详论,人人佥允,然后乃记,记必已论,故曰论也[3]同时又说:一云伦者次也,言此书事义相生、首末相次也;二云伦者理也,言此书之中蕴含万理也;三云伦者纶也,言此书经纶今古也;四云伦者轮也,言此书意旨周备、圆转无穷,如车之轮也[4]也就是把一个“论”放大到伦、纶、轮……使一个单纯的“论”字具备了次序、哲理、治理、转运等无限可能。这种添字释文的方法,只会让简单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我们失去寻找真像的能力。

二、先来聊聊什么是通假

        还记得少年时与友人聊起通假字,友人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通假字是古人的错别字。问:因何而知。友人答:老师教的。哎,误人子弟,无甚于斯。

        通假作为古汉语的一种用字方法,有广义通假和狭义通假二种。广义通假包含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狭义通假只承认通假字存在通假。当然还有人将假借字也作为一种通假,并言之凿凿的称,假借是在本无其字的前提下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其实,通假、通假,通为通用,假为假借,如果把假借从通假中剥离出来,还有什么通假?

        所谓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了不同的字符,也就是所谓古甲而今乙。比如说“知”字,原本有知道、知识、智慧等多重含义,后来为了减少歧义新造了一个“智”字来专门表示“智慧”这个意思。那么知和智就成为了古今字。在智字创造出来之前所写、含有智慧字义的知,自然就可以“通假”为智。不过按照正规的训诂法,应该训为“知同智”而非“知通智”。此类字在古文中很多如北和背、莫和暮等等。

        异体字是指一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异体字的存在往往是因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造字、书写同一字义的字所形成的不同写法:譬如碰和掽、坡和陂、裤和袴、线和缐等等。此类异体字或古今异时存在、或同时存在,在训诂法上一般也训作“甲同乙”而非“甲通乙”。

        通假字是指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其中的通假是通用、借代的意思。狭义的通假字有严格限定: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而意义原无关联的字通用,甲通乙的条件必须是:(1)甲乙二字同时并存;(2)甲乙二字音同音近;(3)甲乙二字意义原无联系[5]出现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字太繁复,为了提高书写效率用一个笔画简单的字临时代替。比如《史记》中关于廉颇老矣的记载。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6]此处弓矢的矢假借为屎尿的屎。二是部分字在初创期音义相近,且当时的用字规范尚未完全固化,因而常常会出现互为假借的情况。如尚和上、有和又等等。第三种是听错、抄错或写错。比较著名案例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7]。长安并没有一个叫蛤(虾)蟆陵的地方,只有下马陵。相传此地为董仲舒的墓地,因汉武帝路过此地时曾下马以示尊重而得名。而在长安话中下马读作“há ma”,白居易误将琵琶女所说的下马陵写作了蛤蟆陵。此后许多诗词中下马陵也被称为蛤(虾)蟆陵。这个典故恰好诠释了通假字另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也就是通假字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约定成俗的用法,才能形成通假。如果仅仅是个别错字,训诂时会训为“甲当作乙”或“乙误为甲”。只有约定成俗的通假字,才可以训为“甲通乙”。

三、通假说的漏洞

      厘清了通假的概念,再回头来看看“论”字符不符合通假的条件。从字源上看,论、伦、纶都是晚出字,均出现在战国时期。论、伦、纶的古字都是仑。繁体的仑上为亼,念作集,也是收集、整理的意思,下为册。段玉裁在注仑字时说:聚集简册必依其次第,求其文理[8]而由仑衍生出的论、伦、纶等字都有道理、条理的意思。论是有条理的言论,如段玉裁注伦字时就说: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9]。伦是人际关系有秩序[10],后引申为辈也……伦犹类也……一曰道也……凡注家训伦为理者,皆与训道者无二[11]。纶的本义是整理丝线,朱熹在注诗经时就说,理丝曰纶[12]

       轮字出现于晚商时期,金文中的轮字就是一个圆形的车轮内有五六道车辐,是个标准的象形字。到了战国时期,象形的轮字不符合篆书的写法,演变为左车右仑。这个轮字也含有条理的意思,轮之言伦也。从仑。仑、理也[13]

       看完论、伦、纶、轮几个字的变迁,再来套通假字的条件。如前所举,论、伦、纶的古今字是仑,所以可以排除论、伦、纶互为古今字的可能性。同样论、伦、纶是同时期出现,用来分担仑字众多字义的衍生字,所以彼此之间不存在异体字的可能性。

        按照前面所说狭义通假字的三个要素而言,论、伦、纶、轮四个字是同时并存的字,且这些字符合音同音近的要素。但是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这些字全部衍生于仑字,字义中都包含道理、条理的意思,只不过细分的领域不同而已,严格意义并不能说这几个字的字义原无联系。

        或许有人会举例说,先秦古籍中确实有论与伦通假的例证。如荀子中有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14];又如《礼记》中说凡制五刑,必即天论,邮罚丽于事[15]。那么我们不妨看看《论语》中是否存在四个字通假的情况。《论语》一书中没有查到“纶”和“轮”二字,而“论”和“论”各出现了二次。分别为:论笃是与,君子者乎[16];世叔讨论之[1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8][;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19]这四处字义清晰,丝毫没有通假的痕迹。难道说在正文中没有通假,反而到书名的时候出现了通假?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

        也许有人会说,有没有可能是传抄过程中误写或误听了呢?我个人认为几乎没有可能。《论语》一书是儒家开宗立派的基础,虽然没有记载战国八儒专门教习过《论语》,但到西汉开国至少还有鲁论、齐论两家传承,再加上孔宅所出的古论。总不见得三个版本都出现误写或误听吧。

四、通过发音的倒推

        在考据《论语》的命名由来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大儒往往都专注于字义,少有论及字音的。但古来训诂学更强调音韵。如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就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20]

        现代字典中“论”有二音,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为四声,一为二声。不过在《康熙字典》中“论”有六个音:一是讨论、议论、决罪的意思,念作卢昆切;二是道理的意思,念作力迍切;三是辩论、考评的意思,念作卢困切;四到六没有注释字义,只标了读音,分别为卢健切、圣闰切、闾员切。明朝的《洪武正韵》和宋朝的《广韵》都收录了三个读音,也就是《康熙字典》的前三个音。

        如此一来问题就简单了,宋朝之后“论”的主要读音就是三种。借用近代语音学家的音韵考据成果,可以还原出三个读音与现代汉语拼音的对比。卢昆切和卢困切这两个音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对应“论”字现代汉语发音的第二声和第四声。力迍切这个发音主要是在卢昆切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类似于i或y的介音,而这个介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被演化掉了,所以也可以对应第二声。这就是现代汉语中“论”只有二个读音的来由。

       再回头看康熙字典的记载,可以发现当“论”解释为议论、讨论时,“论”字的正确发音应该是第二声的卢昆切。这点在《广韵》中也得到了证实。唐代的韵书虽然已经缺失,但是唐诗的格律却流传至今,随便找几首唐诗验证一下就不难发现,唐诗中不少“论”字都读作第二声。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有一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此处的就读作第二声,押的是平声十三元韵。又如白居易的《九日醉吟》有一句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这两句在诗中对应的平仄关系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同样当读作第二声。再如高适的《别孙訢》有一句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这两句对应的平仄关系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还是念作第二声。

       如果我们再往前翻看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可以发现此书记载的“论”字只有一个读音,议也,从言仑声,卢昆切[21]所以也难怪清代的段玉裁在注“论”字时嘲笑皇侃说,故孔门师弟子之言谓之论语。皇侃依俗分去声、平声异其解,不知古无异义,亦无平、去之别也[22]

       啰嗦了大半天总结一下,《论语》得名应该以班固的记载为准,是群弟子辑夫子言行论纂而成的。而当时的“论”在作议论、讨论解时念作第二声。后来随着语音的变化,最迟在南北朝时期“论”已经有三种读音了,但作议论、讨论解仍念作第二声,这点在韵部和唐诗宋词的作品中都可以得到验证。现代“论”的所有字义都念作了第四声,只有《论语》作为传统文献的专用名保留了第二声的念法,成为存在于民族记忆中的“孤证”。     


                                                                                                                                     癸卯兰月十二作于书如羽斋



[1] 中华书局,《汉书·文艺志》,班固著。

[2] 中华书局,《释名·释典艺》,刘熙著。

[3] 中华书局,《论语义疏·叙》,皇侃疏。

[4] 中华书局,《论语义疏·叙》,皇侃疏。

[5] 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大字典·编写细则·释义·通假现象的处理》,徐中舒主编。

[6] 中华书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著。

[7] 中华书局,《白居易诗集校注》,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

[8]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9]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10]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仑、伦、论、沦、纶、轮同源说略》,胡琴注。

[11]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12] 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著。

[13]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14] 中华书局,《荀子集解·解蔽》,王先谦集。

[15] 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全译·王制》,杨天宇译注。

[16] 中华书局,《论语集释·先进》,程树德撰。

[17] 中华书局,《论语集释·宪问》,程树德撰。

[18] 中华书局,《论语集释·微子》,程树德撰。

[19] 中华书局,《论语集释·微子》,程树德撰。

[20] 上海古籍出版社,《经义述闻·春秋名字解诂》,王引之撰。

[21]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22]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