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是海 此海为岸
——作家、书法家吴中洋写意
作者:蔡永升
因了艺术思维天马行空的画家石丰,我认识了大连作家、书法家吴中洋先生。他著作颇丰,出版了好多部小说,其中《沉重的海》获得诸多好评,也在西安广播电台进行了联播。他的文字,以充溢着自我在场的逻辑建构之美,诠释了人性尽可能的高度,也是作家对自我灵魂蹂躏的过程。其对生命的认知,灵魂的认知,集约了他数十年风雨人生的历程,因之,笔下的文字,呈现出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作家生活的地域,有岸有海,海空天阔,塑造出作家心胸的博大和叙事语言的圆润智慧。他身处其中,以彼岸是海,此海为岸的苍茫心绪,在文字和线条之间,寻找着生命的依归。他既把文字化为灵魂的指归,在自我生命介入生存、生活的过程中,觅寻人性的圆融无碍;又在书法线条所彰显的意象中,发掘传统书道的深邃内涵。
也许和他魁伟的身材有关吧,他给我的印象是稳重如山,自信雍容。而他的书法,也充溢着一股自信,一份厚重,并彰显出温润绵厚的传统气质,具有着对艺术生命的自信。他既注重笔墨的临习,从颜体、米体书谱中,体悟堂皇中正及痴迷癫狂的入迷状态;更注重书法的笔墨实践,在书法的意趣、墨法、字法、章法、笔法的书写过程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他的书法,在字与字之间,有着很好的照应关系,牵丝连线,互相揖让;墨重笔实,胆气浓烈;飞白自然,如雪曼舞;章法布局,韵味盎然。书写之中流溢着生命意识的波动,精神取向的回归。他颇喜颜真卿和米芾之书,颜的浩然正气,是他生命认知的根本,米的癫狂痴迷,是他钦佩的对象。他从中师其法,取其意,寻找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以使个体生命从中超越。
经过长期的临帖及书写实践,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儒雅、雄健、中正、圆润、端庄的书写个性,彰显了自己对书道深刻的认知。他的声音圆润浑厚,带有磁性,初观会以为他是播音出身。但接触既久,你会发现他的思想、学识会随着他圆润浑厚带有磁性的声音,弥漫回响在空漠的时空中,让你的思绪幻现出浩瀚、博大及旷远的感觉,你便会觉得“吴中洋”三字有人如其名之感。而他的书法,也有如他圆润浑厚磁性的声音,笔力雄健,苍劲古朴,浓重的墨色之间,蕴化出笔墨线条的洒脱流畅。
上天总是在不断的为个体创造着遇合,当艺术思想天马行空的石丰先生,让我们相聚相识在西安。当吴中洋先生在席间以浑厚磁性的声音,在表述着自己对人生、人性独有认知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是一个不凡的人。当后来石丰先生再次强调他是大连远到而来的一位作家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他席间的一席话中,我感知到他的思想,是叛逆的,是宏阔的,后来在网上翻阅他的资料,我发现他自从良渥的工作岗位辞职下海,就意识到他的独立特行,已然超越了时代。从他在海中泅泳十年之后,又重新蜗居,以十年一剑的磨砺,写出了五部长篇小说,就意识到他灵魂自由的生发,源于天赋之中使命精神的肇发。然后,他又以书法回归传统,在书法之中寻找生命介入灵魂的奥秘,探寻古老文字符号与当代书写的时代意义,成为他现有的生命介入。
因之,反观他的艺术之路,你会发现在他所具有的生命意识中,所有的彼岸此岸,都是海的延伸,意识的延伸,思想的延伸。浩瀚的大海不断绵延,生命的境界便也在海的不断延伸中,伸向渺远。所以,海的延伸及岸的重要,便不言而喻。岸是海的依归,海是岸的延伸。海岸相连之处,一片片一排排的巨浪,扑朔而来,又扑朔而去,形成了生命之中难以言说的故事,不断的流淌在吴中洋的心湖……
2017年10月29日写于昊愚堂
2017年10月31日改于昊愚堂
(蔡永升:1969年出生于西安临潼。美术评论家、作家、策展人。出版有《中国美术备忘录》《呼吸》《饲虎斋主阮班超》《心香鹤影》等多部美术评论文集。曾主编过《文化中国报》《文化中国杂志》《艺术观察》等美术类刊物,也经营过《文化中国网》等网络媒体。现著写、编辑有20多部美术评论集。评论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美术报》《国画家》《深圳商报》《北京晚报》《黑龙江日报》《陕西日报》等近百种报刊杂志。现有《艺术之城》《博客中国》《今日头条》等个人网络账号载体,表达自己的艺术见解及人文思想。正在修改个人哲学类专著《灵魂之歌·神话与艺术的另类认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