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时光流转,世界似乎已经变化很快。于我而言,个人的小世界也有许多变化。从未婚到两个娃儿的中年人;从一所寄宿制的国有民办学校转了四个单位,到如今是一位教育编辑;从学校活动策划人到全国教育论坛策划人……
遥想当年,何以打开我与世界对话的通道,我想得感谢互联网,尤其得感谢教育在线BBS。那时,民校待遇好,给每位教师发放笔记本电脑,我等较早开始在互联网冲浪,遭遇《教师之友》,自然便链接到教育在线BBS。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因为教育在线,我发现了浙南之外广袤的教育空间,陆续接触各地教育大侠,其广博的人文阅读视野,其睿智的社会洞察能力,其勤奋的随笔写作习惯,深深地影响了我。那时,我建立了《采撷教育的阳光》主题帖,每日书写教育随笔,并备注今日读书备忘。
读书、写作和反思,渐渐成为我一种自觉的教育行走方式。因为BBS,互动交流性强,你的文字能够得到鼓励与点赞,而阅读他人的主题帖,我也不时感受着他人的教育温度。三年多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可谓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团队:第一线教师之友群、新教育群,都是基于教育在线BBS而结识的。从线上关注,到线下对话、接触,而后成为朋友,乃至一生挚友。数次参加第一线高级教师研修班,深度对话李玉龙先生,都成为生命中难以抹灭的精神记忆。脱产赴苏州进修,协同新教育研究中心友人走南闯北,渐渐识别了中国大地上的许多“教育神话”。
后来,我成为一名教育编辑。虽负责一份地方小刊,但自然而然地会以“从中国看温州”的视角,来思考与组稿。
因为保持足够的开放,我与国内诸多教育机构,或教育学术研究团体,或民间办学机构,或教育期刊,或独立教育探索者,皆有所联系。我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敏锐地发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偶然,应邀分享,友人索取简介时,我会备注“民间教育观察者”。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心,这是我的个性所在。某同事曾问我,为何称“观察者”?我回答说,人近中年,已经难以作学术了,我既不是“教育实践者”,也不是“教育研究者”。曾想着重新回到一线,但因为我慵懒而作罢。
作为观察者,我发现有一些友人开始涉足“互联网+教育”行业。网课,将是未来无数孩子学习的重要选项之一。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也会涉足在线学习,也会参与“互联网社群”。
9月16日晚上,我客串主持“一道共读”首次网络教研沙龙,感受到了沪江网CCtalk平台的便捷与神奇。那天,第一线老朋友、特级教师闫学作《乘着一本书去飞翔:一道共读ABC》主题分享,一开始“一道共读”群(编号:20190918,寓指孔子诞辰纪念日)仅532人,而后来上线入群人数不断攀升,达到1820人。在CCtalk平台,主讲导师不仅可以视频讲课,即时播放PPT,而且听课者可以随时文字提问。当然,在主题分享之后,交流、互动环节,海内外的友人还可以语音上麦提问等。曾经在北京的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听过沪江网创始人阿诺的演讲,也认识沪江著名的运营人吴虹。沪江网,号称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其CCtalk作为网络教研尝试空间,我首次体验感觉不错!沪江百度头条推荐有一句广告语,拟得不赖。“沪江—专业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在朋友圈写到“未来已来,在线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修课;未来已来,互联网社群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十五年前,教育在线BBS魅力无穷,深深影响了我。而今,沪江CCtalk又会有何不同呢?
期待着深度体验。(图为浙江苍南渔寮海上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