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20岁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20~30岁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工作技能,30~40岁的主要任务是创业,40岁以后享受人生。
这种阶段性规划的根本问题是,如果一个人的主要任务是创业,那么请问,创业以外的事,会不会构成干扰?他会因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是创业,觉得家庭好烦、孩子好烦。这样的人40岁以后,即便真的很成功,可以提前退休,但已经没有人愿意分享生活了。
一个人要学会微型人生,要去想:这一年中,我要不要创业、锻炼身体、呵护家庭、享受亲情……这都应该是生活的重点。那这一年、一个星期、一天中,你会如何安排?你不再区分哪个是最重要的、哪个是次重要的,你能够发现:这一切其实都只是你的生活,都只是你的人生,你可以同时照顾它们。这样,你就不至于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怪物、一个工作狂。
我希望大家能够调整一下排序,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这并不妨碍你把工作做得更好。很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人,工作会干得更好。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以人为本的公司工作,公司里中国区的负责人是个外国人。他和大家开会时,把手机放在桌上,跟大家抱歉,说手机可能会响。大家问怎么了,他说家里现在在装修。大家习以为常,只要家里有事,就忙好家里的事。 这是一家活力十足的公司。每天下午四点就下班了,大家站在院子里边聊天,边等班车,福利好到没法想象。这家公司照样能够创造出好的业绩。 我们要懂得人生没有时光机,你不可能等过了几十年,再去想当年应该多陪陪孩子。来不及了,没法再回去的。有一本书叫作《临终前人生五大憾事》,里面有一条就是希望自己不要那么努力地工作,而错过了孩子的青春期以及陪伴爱人。 我们要抓住陪孩子的时间。因为时间很少,要尽量创造跟孩子在一起的“黄金时间”。黄金时间能够营造出一种画面,甚至能够让孩子记一辈子。回想过往,你有没有一个爸爸或者妈妈陪着你的温馨的画面……黄金画面,会让孩子觉得这一刻无比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需要爸爸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孩子特别怕爸爸看似陪着自己,却只是坐在旁边看电视,或者看手机。 我有一次陪嘟嘟听写,他在一边听写,我就在一边看自己的书,然后再看一眼他的书,给他念一个字。过了一会儿,嘟嘟突然哭了,说:“爸爸,你还是不要给我听写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我觉得,你一点儿都不想给我听写。” 孩子能够敏感地感觉到,爸爸的心根本不在听写这件事上,爸爸的心在看书上。我当时觉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对。 要抓住黄金时间,就得拿出全副的身心,真的关注在孩子身上,看他的一举一动。他玩得很开心,你也能够跟着乐,甚至参与进去玩一下,这才能够帮助孩子。 提高陪伴的质量并不是陪伴10个小时,那就变成保姆式陪伴了。当你确实很忙,有很多工作的时候,哪怕只是10分钟,你可以跟孩子做一件事,让孩子觉得开心,觉得爸爸关注他,这就是黄金时间。也不要用一些不恰当的娱乐替代陪伴,比如说看电视、打游戏。那种情形下,孩子感受不到爸爸的陪伴。
为了增加黄金时间,你还可以尝试着在家工作。 很多家长说在家里没法工作,孩子闹得不得了。孩子闹得不得了的原因是什么?是你之前没有教会他,什么叫作“工作”,什么叫作“帮助妈妈工作”,什么叫作“帮助爸爸工作”。你要在前面下功夫,让他提前理解和学习什么是工作,而不是在他吵闹的时候,你说不许闹,并把门关上。这时候,他会哭得很厉害,更闹。 你和他定规矩,教他理解你的工作要做什么,告诉他保持安静是对爸爸有很大的帮助的。他拥有成就感,他会更愿意帮助你去提高在家工作的效率。 我是一个经常在家办公的人。嘟嘟两岁多的时候,我就和他定了一个很好的规矩:只要我进书房办公,嘟嘟就不会进来吵。他做得到,他会帮我把门关上,甚至在外面跟家人说:“大家安静,爸爸在工作。”他觉得爸爸在工作是件很神圣的事,他的责任是要保证一个安静的环境。这就是磨合出来的互相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