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跟你回家,”母亲思考之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这个故事使我明白,在教育中,同样是有爱就有一切!
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不仅需要知识和智慧,还需要修养和高于修养的人格力量。我开始有些茫然,有些紧张,有些敬畏,于是,我希望找到优秀的楷模来学习。
认识张玉滚老师,还是和孩子一起观看“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时候,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屏幕上这个满脸老相、皱纹密布的人,真的是个80后吗?!” 一段短短的视频看下来,我陷入了沉思。
2001年,张玉滚老师师范毕业,他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玉滚的颁奖词——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
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前一秒劈柴生火
下一秒执鞭上课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
刻深了皱纹
有人看到你的沧桑
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此时的我也真正明白教育就是身体力行,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去年我刚送走一届毕业生,没想到学校安排我又接了一个毕业班——六八班,传说中的“慢班”。
这个班的班主任邢敏老师,我们最初不相识,甚至没有交集,但是有耳闻,听说这个老师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管理班级也很有一套,虽说成绩不好,但其它方面不落人后。
开学第一天,邢老师来得比我早,还找来学生把我的办公桌简单做了打扫,邢接着邢老师拿着学生花名册一一向我介绍,我大概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可能与频繁换语文老师有关,更主要的是家庭原因,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温暖和陪伴。
为了让我快速融入这个集体,邢老师决定开家长会,会上,邢老师把必要的工作交代布置好,就隆重介绍我了,赞誉之词,铺天盖地,这说的是我吗?我半带羞涩地连连摆手。
司静鑫的奶奶说:“张老师,邢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就像孩子的妈妈,俺家孙女的爸爸妈妈常年不在家,孩子有时候就在邢老师家吃饭,没少叫邢老师操心,这次又遇见一个好老师,能教到底的老师。”
许多家长附和:“是啊,孩子们又遇到好老师了。”接了这个“慢班”,没有预想中的困难重重,取而代之的,是我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2018年12月21日,班里学生冯宇恒突感不适,高烧不退,在县医院住了5天,不见好转,28日又转到郑州治疗,随即住进了小儿重症监护室。
医生说是急性结核性脑炎引起的颅内感染,后续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个贫困家庭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
我便与邢老师商量,寻求学校的帮助。没想到校领导对此事十分关注,并迅速部署,安排全校师生捐款。
我和邢老师按计划先组织班里学生给冯宇恒捐款,我们班有42人,募捐数目竟达到一千五百多元,最后我和邢老师决定再次捐款,把募捐数目“化零为整”,相信在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我们的爱送去温暖,驱散不幸的阴霾!给不幸的冯宇恒及家人带去一份关怀、一份希望。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播撒爱的圣地!为人师者,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承担起弘扬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其实,停下脚步,会发现真正的好老师并不是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中原名师李慧香老师,在教坛上耕耘了二十七年,安心扎根课堂,无怨无悔;爱心,是她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追求,是她专业发展最美的旋律。
还有年轻有为、大胆创新的李明校长;用心做教育,为人谦虚谨慎,特别有亲和力的的刘智慧校长;越优秀越努力的王翠芳老师;工作踏实、博学儒雅的李占峰老师;一旦选择,就尽职尽责做好的沈翠红老师……
所以,我可以骄傲地说,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在脚踏实地干;没有千金掷出的豪爽,却有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的厚德,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我坚信: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我们的人生写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