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仁宗年间,在大名府,有个李家庄,村里有个李青员外,膝下有一子,名玉成,已经成家,并考取了秀才功名;两个女儿,长女十九岁,名唤大娥,小女十七岁,名叫二娥,都待字闺中,未曾许人。
李员外就让亲友打听,不必门当户对,只要勤劳朴实,年龄相当就行。
过了几天,嫁到邻村的妹妹回到娘家,说与哥哥李员外:“我们村有个后生,叫刘大郎,长得不错,二十一岁了。父亲早亡,本来家里还有几亩地,日子还过得去。只因三年前,他娘生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把地全卖了,结果病也没治好,蹬腿去了。如今孑然一身,在大户人家做佣工呢!哥哥看行不行?”
李员外捻髯寻思:“为了治疗他娘的病,把地都卖了,这是个孝子呀!孝子必定忠厚。”为了稳妥,李员外偷偷去看了那年轻人一趟,看他干活挺麻利的,是个勤快人,心里就喜欢上了。
李员外就托了媒婆前去说和。
媒婆找到刘大郎,一见面就道喜:“恭喜大郎!李家庄的李员外相中你啦!他想把她闺女许给你!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么!”
刘大郎哪里肯信:“婶子,别拿我寻开心,我还好多活没干完呢!”
媒婆道:“谁拿你寻开心?李员外亲口对我说的,他只有一个儿子,嫌没有帮衬的。打听得你是有名的孝子,忠厚老实,勤劳肯干,就想招你做个上门女婿,还不用改名换姓,成亲时陪送一处宅院,一百亩上好肥田,和两头犍牛。就近住着。你说这不是天大的好事么!”
刘大郎道:“我听说李家两位小姐长得都不错,就是那大小姐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两腿站立不稳,需拄双拐才能勉强行走。所以,要是给大小姐说,那就免谈了,要是那二小姐倒是不错。可是,我哪配得上二小姐呀!”
媒婆信誓旦旦地一拍大腿:“就是给二小姐说呀!”
看刘大郎将信将疑,巧舌如簧的媒婆花言巧语地一通恭维,把他说的脸上乐开了花。
一番穿针引线,两家签了婚书,选了黄道吉日,举行成亲仪式。李员外家道殷实,一切花费皆是李家开销。
古时候成婚都在傍晚,刘大郎骑着高头大马,十字披红,在亲友的陪同下,一路上吹吹打打,到了李家。
大红灯笼挂满各个院落,到处都是亮堂堂喜气洋洋的。大家簇拥着刘大郎到客厅拜见岳父岳母。
看看吉时已到,伴娘扶着新娘出来,刘大郎偷眼观瞧,见她亭亭玉立,自是满心欢喜。
拜过天地,同入洞房,在众人的打趣贺喜的哄闹中,刘大郎挑起了新娘的红盖头,果然是美若娇花,好似天仙一般。
子侄们拉着刘大郎去陪亲友,酒席宴上,你一杯我一盏,不知不觉,吃得大醉,被扶入洞房。
第二天,日上三竿,刘大郎方才醒来,看着美貌如花的新娘子,搂过来亲了又亲,说了无数的恩爱言语,方才穿衣起床。
这一穿衣,刘大郎才发现新娘子腿脚不利索,不觉惊愕万分:“你是谁?”
新娘子红了脸,低头弄带,含羞不语。
“你是大小姐?”
新娘子点了点头。
刘大郎这才明白被耍了,立刻黑了脸,气得肚子鼓鼓的。取出婚书,冲出了门。
却见丈人、丈母娘、大舅子、媒婆、丫环、庄客以及一些李家族人在院子里,这么多的人居然静悄悄的,都屏住呼吸、竖着耳朵听动静呢!
一见新郎出来了,李员外连忙上前喊了声“贤婿”,刘大郎满脸怒火地问:“昨天和我拜堂的是谁?”
李员外赔笑:“是小女呀!”
“那屋里的那个又是谁?”刘大郎吼道。
“是小女呀!”李员外仍然赔着笑。
“你!”刘大郎怒不可遏,举拳就打。这么多人,哪里能让李员外吃亏?七嘴八舌地劝。
刘大郎一眼看见了媒婆,一脚踢倒了她。还要再打时,被众人拦住。
媒婆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什么“好心不得好报”地数落。
刘大郎知道,跟他们说也白说,就跑回了村里,气愤愤地跟自己的叔叔说了一遍,求叔叔做主,“这不是骗人吗!”依然怒气不息。
谁知道,叔叔却劝他:“要说这事做的是不地道,可是木已成舟,如今是生米已然做熟了饭,你就将就着过吧!有那一百亩好田地,两头犍牛,这好日子还不是现成的?何况还有一处好宅子呢!”
“我只想要二娥。”刘大郎自然是不甘心。
“别做梦了,咱们穷得啥都没有,人家怎么会把二小姐嫁给你!”
“叔叔你真不管侄儿吗?”刘大郎眼里含泪。
“不是不管,是没法管。听叔叔的话,好好过日子吧!”
“我找族长去!”刘大郎赌气跑出来,去找族长。不想族长也和叔叔一样,劝他忍了。
刘大郎哪里知道,昨天晚上入洞房后,李员外就把实话对族长和刘家亲友说了,每家送上一份重礼,请“多多美言”。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这世上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不成?刘大郎一怒之下,跑到县衙,击鼓鸣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