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写的东西,能明显感觉出来这是他本人内心真有的东西,还是学出来的东西。学出来的东西有个特点是看上去说了好多,细细体会,言之无物。看上去说了很多是学会了搭架子,架子有了,言之无物是里面没什么肉,读起来没有嚼头,回味差了一些。
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有这种被教育后留下来的印记,光有架子虚张声势,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看上去热闹,留不住人。创造说的简单一点是心里面有东西要流出来,然后用写作、绘画、或者科技等方法把心里面流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
真的创造都是心里有的东西,所以才会那么有感染力,能触动到其他更多的心。我理解好的教育是这样的,让小孩子尽情表达他自己,没有好与坏的定义,表达就够了,表达是孩子与自己内心的连通,是与广袤的潜意识的连通,连通到一定时候,看上去毫无关联杂七碎八的一些东西会自动串联起来,然后一个隐藏在背后的架构会出现。
很多人在多年被教育的传统里面养成了先找成熟架构,再进入学习。这种思维固化的方式,只能跟随在别人的后面,学习别人早已经印证成熟的东西,很难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
看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做的隐喻雕塑,看那些作品就知道他的创作框架已经成熟了,这个成熟的创作风格不是学来的,是他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一点点建立的,或许在他这个年纪还不能清楚表达出来他的创作理念,不过这个不重要,他的每个雕塑会替他表达。
现在的教育恰恰是相反的,自我表达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过早的套入知识架构更是在妨碍这种表达,所以也有专家提出了小孩子不要过早的系统学习画画,画画架构的建立会堵住孩子的自我表达。或许可以画出很好看、很像的画,其中内容的生命力是没有的。
不单单是画画,人的思想的形成、表达风格的形成,核心是自我,是自我的生命力,而非架构、体系。在有的人还在寻找成熟架构往自己脖子上套的时候,我们却在努力的破除架构,去掉过往生命留下的印记,让内心里的东西流出来,能流出来说明这个生命还没有封死,还有活头,然后慢慢随心表达,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哪怕是东西有点少,那也是自己的。每一个开始用心创作的人可能在最开始都不确定自己能找到什么,能做出什么,可那些坚持下去的人早晚会自成一派,每一个创作者是自己的表达者。心里面真的有东西,是想表达出来的,这就是创作力。
图片是12岁少年的隐喻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