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当一个人做到某件事时,我们也想做到,因此我们接近他,试着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试着知道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学习过程不只是在试图理解对方的想法,以便让自己也能有同样的想法,也是在尝试模仿对方的做法,以便让自己也能这么做。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向股神学习如何炒股,就得知道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向乒乓球专业选手学习打乒乓,那么就得知道他击球的时候动作是怎么样的;无论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如果我们也想有同样的效果,就必须得“我们也一样这么想,我们也一样这么做”,以便能让自己产生同样的效果,炒股知道如何选出好公司,也能击出又快又准的球。幸运的是,有人已经通过他的行动,在黑暗中走出了一条光明路,那么我们只要顺着这条路,跟着他们一齐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去到同样的地方。当然,有的人也会越走越偏,走着走着就离得越来越远。
一个羽毛球班里的学员,大家都是同一个老师,但各自打羽毛球的水平之所以高低不平,就是因为大家模仿的精度不同。同是抬手挥杆,有的人击出的球不仅有力,还能带出一定的旋度,而有的人击出的球轻飘飘,没有力度。根本在于动作模仿得不到位,身体的发力模仿得也相差甚远。有的人只是手臂一挥,虽然动作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身体大部分的肌肉没有发力,那自然击打不出什么力量,而有的人能做得很好,他发现,教练击球的时候扭动身体是有道理的,如果在击球的时候能用腰来带动身体,同时手臂用力挥杆,就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因此他尽量尝试学着教练的动作,用腰和手臂同时发力,确实击出了更远的球。他抓住了更多的细节,是更高精度的模仿。
既然学习的本质是模仿,那么学得好就意味着极致的模仿。大多数人之所以做得不好,就是因为忽略了很多细节,只模仿了大概,那自然效果相去甚远。要想学好,只能尽量模仿到极致:极致地模仿别人怎么想,极致地模仿别人怎么做。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同样的威力。
那么如何能做到极致的模仿呢?
必须通过深入思考来精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与做法。作者说,若想极速推进,就得高频回顾。那么什么程度才算高频?一天一次,还是一小时一次?还是什么时候想起,就什么时候回顾?这三种做法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可以卡出,不同的精度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精度的做法,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要想学得好,只能通过深入思考来缩小作者意思的边界,来达到精准。其中有以下几种深入思考的方法:
1.践行
只有自己亲自做一遍,才能知道“想”和“做”是很不一样的。正如许多炒股新手第一次进股市时的心态一样,他们以为只要抓住牛市就能赚大钱,牛市进,熊市跑,涨得高了就要小心,跌得低了那就赶紧买进。可实际上进去了才发现,里面学问不像看起来的那么浅,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你还需要考虑买点和卖点,需要考虑大盘的点位,需要考虑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政策,甚至公司的好坏也很重要。
如果作者说得对,那么你在践行过程中的观察、反馈与思考,会让你产生非常多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就是你近距离的思考。
2.只字不差地阅读
凡是好文章,作者的表达都一致的精确且深刻。每个字的表达都有它的内在逻辑,都必须严谨。
比如互联网新锐科普作者卓克说的“在科学研究中,水准最好的,也只是尚未被证明存在错误而已”
这句话漏看了“存在”两个字,就变成“在科学研究中,水准最好的,也只是尚未被证明错误而已”。意思就变为:科学研究中水准最好的,也只能算是暂时正确,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总有一天会被证伪。
“尚未被证明存在错误”,我想卓克也许想说的是,科学研究中水准最好的,也一定存在着某些未被证明的错漏,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必须得辩证地看待。
对于阅读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3.极致的细节
4.反复地重复阅读同一材料
道理很简单:用前面的知识理解后面的知识,用后面的知识理解前面的知识。
5.以教为学
所有的深入思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帮助自己梳理思路,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找到自己的疑点与盲点,直到能最精确地理解作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