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dí)余霭(ǎi),宇暧(ài)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词语汇
时运(序):指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春服既成,春服已经穿定,气候确已转暖。《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成,定。斯,句中连词。和,和穆。偶景,与影为伴,表孤独。景,同“影”。欣慨交心,欣喜与感慨两者交会于心。暮春时节,景物融和,独自出游,唯有身影相伴,欣喜感慨,交杂于心。
迈迈据:天回地转,时光迈进,温煦的季节已经来临。迈迈,行而复行,此指四时不断运行。时运,谓四时运转。穆穆,和美貌。开头“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也有助于造成平缓的节奏。而且“迈迈”形容时间一步一步地推进,“穆穆”形容春色温和宁静,都排除了激荡、强烈的因素,似乎整个时空和诗人的意绪有着同样的韵律。
袭我句:穿上我春天的服装,去啊,去到那东郊踏青。袭,衣外加衣。薄,迫、近。言,语词。全句说到了东郊。前四句意思很简单,用五言诗写两句也够了:时运值良朝,春服出东郊。但诗歌语言并非唯有简练才好,而必须服从特定的抒情要求。下笔缓缓四句,正写出诗人悠然自得、随心适意的情怀。
山涤句:山峦间余剩的烟云已被涤荡,天宇中还剩一抹淡淡的云。涤,洗、除。霭,云翳。暧,遮蔽。霄,云气。山峰涤除了最后一点云雾,露出清朗秀丽的面貌;天宇轻笼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淡淡云气,显得格外高远缥缈。
有风句:清风从南方吹来,一片新绿起伏不停。翼,名词用作动词。写南风吹拂春苗,宛若使之张开翅膀。南风吹来,把踪迹留在一大片正在抽发的绿苗上,那些禾苗欢欣鼓舞,像鸟儿掀动着翅膀。写景的句子从简朴中显出精巧,似漫不在意,却恰到好处。同时这开远的画面,又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象征。它广大、明朗、平和、欢欣。
意译:天回地转,时光迈进,温煦的季节已经来临。穿上我春天的服装,去啊,去到东郊踏青。山峦间余剩的烟云已被涤荡,天宇中还剩一抹淡淡的云。清风从南方吹来,一片新绿起伏不停。
本诗写作时间在元兴三年暮春,可能是这年的三月三日。古代有“修禊”的风俗,春天来临,水滨洗濯,祓除不祥。汉以前定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修禊日,魏以后改为三月三日。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曾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共四十一人,于会稽兰亭修禊觞咏。本诗所云:“游暮春”、“春服既成”、“乃漱乃濯”等正与修禊事合。
《时运》诗是写暮春出游的。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稳了,春天的景色是那么和美,独自出游只有影子作伴,不禁欣喜与慨叹交替袭来。诗歌咏了春天美好的大自然,也写了诗人纯化自己的心胸、完美自己的品格,在自然中达到陶然自乐的情形。但晋末现实的黑暗、不得已的孤独,又使诗人无限惆怅。
本诗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诗题取序首句中二字,诗前有小序,点明全篇的宗旨。本来,汉魏以后,四言诗已渐趋消歇。因为较之新兴的五言诗来,其节奏显得单调,而且为了凑足音节,常需添加无实义的语词,也就不够简练。但陶渊明为了追求平和闲静、古朴淡远的情调,常有意选用节奏简单而平稳的四言诗体。因为是有意的选择,其效果比《诗经》本身更为明显。
全诗牵涉到这样一个典故: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和一群门徒围坐在一起,他让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最后一个是曾点,他说:在暮春时节,天气暖和得已经穿得住春装了,和五六个成年朋友一起,带上六七个少年人,到曲阜南面的沂水里入浴,再登上求雨的土坛,迎着春风的吹拂,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想像中和平安宁的景象,悠闲潇洒的仪态,把向来严毅深沉的老夫子也感动得喟然长叹,说:“吾与点也。”(我的心与曾点一样)后代修禊(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的风俗渐盛,因为时间也是暮春,又同是在水边嬉游,所以关于修禊的诗文,常引用到《论语》中这个典故。
全诗四章,前二说欣喜之情,后二叙感伤之意。句式之整齐、语言之精练,写景之纯熟,抒情之婉蓄,形象之生动,白描之老成,结构之顺畅等皆系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