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读书之《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世界史》读后感
今年3月10号下午,金鸡湖半马的前一天。在苏州诚品书店逛了一圈,买了两本书。一本是《菊与刀》,一本就是这本《极简世界史》。前者是因为它的鼎鼎大名,后者是因为它的封面很吸引我。
书的封面是一幅曲折岸线的地图,而我对地图很感兴趣。在各种表达形式上,相较文字和音乐,地图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不失准确性。当然,它有点沉默!
扯远了,还是说说这本书:《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世界史》。
它是英国人艾玛.玛丽奥特的作品。全书共12万字,分6个章节。分别是:
第一章:最初出现的王国和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800年)
第二章:古代世界(公元前800年~公元450年)
第三章:中世界时期(公元450年~1066年)
第四章:动乱中的世界(公元1050年~1700年)
第五章:革命和欧洲帝国主义(公元1700年~1900年)
第六章:新世界次序(公元1900~1945年)
全书从时间上把历史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则是按照地域的划分,来阐述事件和人物。每个章节还有细分的主题,描述当地的物产、族群、文化,反复的战争、政权的更迭,等等。从第四章开始,地域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的分明,事件发生的范围和流动性增强了。再之后,事件的时间和背景、影响描述的更为具体细致了。但是,每个细分的章节,篇幅也都控制在一个页码。
作者描述历史风格平淡,基本只是描述情况,提供数据。如果你不纠缠于熟记人种、政权和人物,它是一本简明易读的作品。它可以作为启蒙书籍,因为它并不深入,但是覆盖面广。对于熟手来说,它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纲作用,也许还能给你补上一些空白点。
我拿到的版本印刷还是不错的,但是校正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描述一战后期,协约国从东线调兵,使得西线兵力达到3500万。而敦刻尔克撤退,人数是33800人。显然两个数字各自发生了10倍的误差。这样的错误在别的地方还有一些。当然,这和原作应该无关。
还有几处让我感觉奇怪的地方。在描述义和团时,文章写到:“但中国老百姓没有屈从欧洲强国的分割,义和团运动表明,任何人若想瓜分中国,都会遭到中国人的反抗。”在描述抗战是这样的:“经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是对抗日本的主力部队”。因为和全书客观不带感情色彩的基调相悖,考虑到作者又是英国人,我很好奇是原文如此还是翻译上的引导?
书中有一些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比如说到玛雅,950年左右,玛雅人从200万锐减到几万人。但是在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的狭小区域,残存的玛雅人抵御西班牙人达一个多世纪,这和阿兹特克人及印加王国的崩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帖木儿在中西南北亚所向披靡,但他在1404年的东征中病亡,如果他与盛年的朱棣交手,究竟胜负会如何?明初交手的蒙古人,已经完全不复往年了,而帖木儿的部队,却还是实实在在的蒙古铁骑。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成年后一直强权在握,这算是一个奇迹了吧。他摆平大臣的手段就是让他们整天呆在凡尔赛宫,参加无休止的舞会、 宴会,从而无暇插手地方事务。
而关于非洲,有一个疑问。当欧洲人发现美洲时,他们欣喜若狂。然而他们对早就在后院的非洲,却仿佛视而不见。他们对非洲的探索很晚,对非洲资源最大的利用好像也只是黑奴,而且是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去。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非洲太炎热,还是人口太多,不易征服?似乎都说不太通。
总而言之,它算不上是一本让你激动或是沉思的书籍。你不一定爱读,但可以快读,也许它会引起你的一些兴趣点。
201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