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父母: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过一个有价值的暑假(2)
文/张爱敏
假期来了,父母的焦虑也来了!
1.暑假作业;
2.玩电脑游戏,看电视;
3.作息不规律;
4.宅在家或往外跑;
5.暑假去哪儿;
……
其实,父母焦虑不安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是家长,你还会焦虑什么,请文后留言)
讲座期间,听众自行组成五人小组,我们的小组成员除了我和陈老师外,还有三位年轻的妈妈,一个妈妈说孩子拒绝补课,说自己有计划,但妈妈说她不放心,担心自己上班了孩子在家玩手机,打游戏之类,我给她建议作业定量,家庭会议协商,制订家庭成员暑假规则,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平等履行责任和义务。在家庭协议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自我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当孩子由以前的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时,或许会大大激发了他能动性与自律性。
另一位妈妈则担心小时候的赏识过度造成孩子从来都是感觉良好,从不感觉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甚至总是引以为傲,某某还不如我呢!其实,我觉得这也挺好的!我们关注点不应该是孩子的结果,而是过程,比如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或者是学习态度,如果这些都很得法,期末考试成绩差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分析孩子的情况,而不是断章取义,甚至武断解决问题,必然造成母子反目的后果。
正如张静茹老师所言,为什么我们会焦虑呢?因为我们父母把孩子的暑假当成家长的暑假了,把孩子的学习、作业当成自己的学习和作业了,甚至认为不写作业的孩子简直是恶贯满盈,必须斩尽杀绝。由此可见,更多的家长是对自己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连自己都搞不清,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新精神,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暑假期间,我们的角色是父母,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子任务,是为了利用好假期这个机会用真爱进行良性互动,拉近亲子关系,是为了持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是为了走近自然,走近社会,走近世界。
但是,结果呢?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用“狮吼”引发了孩子的“狂躁”,我们靠“拳头”点燃了孩子的“斗志”,我们以“真爱”埋葬了孩子的“激情”。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自信,才是成功的基石。教育,需要科学,需要艺术,需要智慧。人做事也有三种心态,我能!我不能!我想尝试!
爱是什么?爱是我喜欢你;爱是彼此喜欢,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爱是无条件的,是不图回报的;爱是完整接纳,无论是缺点,还是不足,我都能接纳;爱与不爱,不是施爱者的阐述,而是被爱者的感觉。所以,我们当“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爱你”,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所谓的“爱”是真的无条件的给予吗?我让“被爱者”接受还是反抗?
暑假君已情深义重而来,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也款款深情而待呢?期待:亲爸亲妈,不要“咆哮”,更不要“炸毛”,要坚定一点,再坚定一点,要柔软一点,再柔软一点。
假期毕竟是孩子们的!谁的假期谁做主,不是“大撒把”,放任不管;不是“如来佛掌”,处处监管。总之,破坏亲子关系的事不做,伤害孩子自尊、自信的事情绕道耳而行,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更不指责嘲讽孩子,谁犯错,谁买单,决不帮孩子承担责任,永远都是谁的事情谁负责。
最后,分享给大家与孩子沟通时的三个公式:
表扬:
陈述事实+确认事实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鼓励:
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确认可罚性:错误严重性和对孩子及其他人的伤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