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一号文件 念好乡村人才“引育留”三字经

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驱动力。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需用心用力用情念好“引育留”三字经,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栽好“梧桐树”,念好“引才经”。乡村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广开“招贤纳士”之路,坚持“用什么、引什么”的人才需求导向,打破地域、年龄等限制条件,让各类人才聚集到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调查摸底,分类别、分层次建立“乡贤智库”,挖掘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要打好“政策牌”“亲情牌”,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引导外出就业创业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建设家乡。要创新柔性引才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机专家、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到农村扶技、扶智、扶业,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维破解乡村人才“难题”。

培育“参天木”,念好“育才经”。引才虽可解燃眉之急,但若引而不用、一引了之,不仅会流失乡村人才,更会贻误发展,因此充分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要大力挖掘本土人才,依托各类人才培养项目,采取“专业进修、短期培训”等形式,不断充实人才队伍。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全面培训,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让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优秀本土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健全人才培养链条,提前谋划,破除“到哪山,砍哪山柴”的心理,充分运用党校、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等载体,讲授各类专业知识,提升人才专业水平。只有积极构建培养和使用“内循环”体系,才能建设一支服务全局发展的本土人才。

营造“暖港湾”,念好“留才经”。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就需要为人才提供完善和暖心的保障与环境,让人才感受到“温暖”、看得到“未来”。要持续抓好政策优化完善,推行乡村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政策保障。打好乡村留才“感情牌”,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联结功能,让乡村人才感情上愿意留、事业上留得住。增强乡村留才“磁吸力”,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乡村人才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