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第三次出征高句丽,未果。然后由于农民起义和各种原因,隋朝就灭亡了。隋朝灭亡之后,紧接着一个强势的王朝就又来了。那就是唐朝,唐朝对高勾丽的态度和隋朝一样,也是想征服或者是灭掉高勾丽,最起码不能让高句丽那个地区有个稳定的政权。高句丽政权所在的位置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后院。你想想,在你家后院儿埋个地雷,谁不害怕啊?
到了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也去亲征高句丽,李世民说:“我去征高句丽,我可不像隋炀帝那么不解人意,非逼你们去打高句丽,朕现在征高句丽,都是选那些愿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后来,李世民率军到达幽州。三月,到了定州。有很多人没有事先报名参军,但也想要打仗并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唐太宗不允许。所以说这次进攻高勾丽,士气还是很高的。总体来说,李世民是一个很好的领导,御驾亲征,还亲自为受伤的武将吮血,。另一方面,唐朝国力强盛,而且将士们都是自参战的。相较于隋朝远征军,唐朝志愿军还是比较勇猛的。顺道提一嘴,什么隋朝远征军、唐朝志愿军,都是我临时起的名字,大家不必太较真昂。
战斗过程我就不说了,总之,唐朝拿下了高句丽。将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迁到中国,而且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战果远大于损失
李世民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高句丽国内就被唐军搞得疲惫不堪。到了668年春夏,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有人就会产生疑问了:高句丽区区一个弹丸小国,为什么好几代中原王朝都要灭掉高句丽呢?其实高句丽的实力对于中央王朝来说也并不算强大。但是其不但目中无人,屡屡侵犯中央王朝,还强迫像百济、新罗这些周边小国脱离中央王朝的纳贡体系,并跟中央王朝对抗。所以,光在这件事情上中原王朝是肯定不能忍的。因此,隋唐两朝的帝王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句丽用兵。高句丽亡国的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呐,不作死就不会死。
网上有很多人讨论:唐朝的时候,征讨高勾丽是赢了呢?还是输了呢?其实战争根本就没有输赢,不管是唐朝还是高句丽,只要一打仗,必然会有战死的人以及物资的消耗,冷兵器时代战争规模比较大,战死沙场的人也比较多,同样,消耗的劳动力也比较多。甚至可以说,只要一打仗,其结果必然是输的。打仗对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战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高句丽的时代已经过去,用战争来检验文明的时代也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