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散文诗两首》,一则是泰戈尔的《金色花》,一则是冰心的《荷叶母亲》。记得很清楚的是,那一册教材要求的必读名著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最近读了两本书,对泰戈尔有了更多了解。这位印度诗人全名叫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泰戈尔被称为现代印度百科全书式的哲人,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一名哲学家,他们家族中很多成员都从事社会改革或献身于艺术事业,对泰戈尔的影响很大。1878年他曾赴英国留学两年,主要靠家庭传统和自学成才。
由于泰戈尔“至为敏锐、清新、优美的诗作。”由于这些诗作“出自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实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1915年,泰戈尔诗歌介绍到中国之后,立刻传遍大江南北,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他的诗歌也影响了一批新文学创作的诗人。冰心最早看到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发现这本诗集里都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的句子时,心里一动,觉得自己在笔记本的眉批上写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出来,这就是《繁星春水》诗集的由来。她后来还翻译了泰戈尔的《吉檀伽利》和《园丁集》。
泰戈尔同情并热爱中国,曾两次访问中国。1924年4月到访中国时,陪同人员都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翘楚——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郑振铎等。64岁的泰戈尔精神矍铄,穿着一袭棕色长袍。头上戴着红色容貌,银白色的胡须随风飘动,双手合十,笃定淡泊。他从上海开始,不顾舟车劳顿,受邀到各地演讲三四十场,为中国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5月8日,泰戈尔在中国北京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祝寿会由胡适主持,徐志摩,林徽因等才子佳人还用全英文上演了他的名剧《齐德拉》,北京学界送他19幅名画,并赠予刻有他中文名“竺震旦”的印章。
泰戈尔在中国的行程,由中国诗歌天才徐志摩全程担任翻译,他欣喜若狂,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写道“他那高潮和谐的人格可以给我们不可计量的慰安,可以开发我们原来淤塞的心灵泉源,可以指示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标准,可以纠正现代狂放恣纵的反常行为……”徐志摩还与泰戈尔一同去了日本,到当年7月才与泰戈尔在香港依依惜别,俩人结下深厚而伟大的友情。
泰戈尔不仅是诗人,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社会理想。4年后的1928年,徐志摩前往印度探望泰戈尔,参观了泰戈尔设计的农村建设基地,基地内设有学校合作社,畜牧场,手工业作坊等。并配有医疗队,救火队、蓄水池等装备。基地重视音乐,歌舞,戏剧和美术等文化活动。与传统的乡村面貌大相径庭。泰戈尔的助手恩厚之表示能在经济方面支持中国新农村建设。然而“天平的一头是毫无心肝的统治者,另一头是默然受苦的民众。”火热的梦想被现实深深击碎。
1929年,泰戈尔去美国和日本讲学,还顺便到上海看望了徐志摩。谁能想到,两年之后,年轻的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结束了夏花般灿烂的短暂人生。1941年,泰戈尔离世,享年80岁。
泰戈尔的诗集中最著名的当属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伽利》,吉檀迦利是印度语中“献歌”的意思,由99首小散文诗组成。与其说它是一部宗教抒情诗,不如说是一部抒情哲理诗。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着重宣扬了爱和无瑕的童真。下面来欣赏片言只语: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着骄傲而炸裂,我仰望着你的脸,眼泪涌上我的眶里。
那种热切的爱恋、渴望和敬仰跃然纸上。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富有哲理,长途跋涉,勤学苦练,只为接近你。
若是你不说话,我就含忍着,以你的沉默来填满我的心。我要沉静地等候,象黑夜在星光中无眠,忍耐地低首。
多么谦卑的热望和期待,像花儿期盼阳光,星星期盼天空。
他对景物的描摹,也独具魅力,看这段早中晚景物,意象鲜明,让人不由自主融入此情此景中去了。
清晨的静海,漾起鸟语的微波。路旁的繁花,争妍斗艳。在我们匆忙赶路无心理睬的时候,云隙中散射出灿烂的金光。
太阳升到中天,鸽子在凉阴中叫唤,枯叶在正午的炎风中飞舞。牧童在榕树下做他的倦梦。我在水边卧下,在草地上展布我困乏的四肢。
阳光织成的浓绿阴的幽静,慢慢在笼罩着我的心,我忘记了旅行的目的,我无抵抗地把我的心灵交给阴影与歌曲的迷宫。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