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一种因外力撞击、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因素,或者脊髓炎、脊髓肿瘤等非外力因素,致使脊髓或脊神经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的严重疾病。一旦发生,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常常遗留瘫痪等严重后遗症。
脊髓损伤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诸多难以承受的影响。运动功能方面,它可能导致患者瘫痪或肌肉无力。严重时,患者会面临四肢瘫痪或截瘫的困境,连最基本的起身、行走、抓握物品都无法做到 ;较轻的损伤也会影响身体某些部位的正常运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感觉功能上,患者会出现感觉减退、异常,甚至完全丧失,感受疼痛、温度以及触摸的知觉部分或全部消失。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感知到外界的冷热变化,容易被烫伤或冻伤,也无法正常感知肢体的位置和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自主神经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血压不稳定、心率异常、呼吸困难和消化问题等。例如,有些患者会频繁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这给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风险;还有些患者会面临呼吸急促、难以顺畅呼吸的痛苦,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问题。最为困扰患者的,还有大小便失禁。这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带来极大不便,还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
脊髓损伤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应对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和心理上的折磨。
中医眼中的脊髓损伤
在中医理论里,脊髓损伤被归为 “痿证” 范畴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当脊髓受到损伤时,会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筋骨失养,进而引发肢体痿软、无力等一系列症状。《灵枢・寒热病》中所述 “身有所伤,血出多,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其描述的病因及症状与脊髓损伤极为相似,这里的 “体惰” 也被认为是对脊髓损伤最早的病名记载。
痿证主要分为四种常见证型。脾胃亏虚时,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功能受损,无法将水谷精微运化吸收并输送到全身,筋脉、肌肉、皮肤、骨骼等就会失去营养,从而容易引发脊髓损伤。患者可能表现出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稀等症状。
肝肾亏损也会导致脊髓损伤。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如过度劳累、房室不节、久病体虚等,均可导致肝肾亏虚。此时,脊髓无法得到精血的充分滋养,就会出现髓枯筋痿的情况,引发机体损伤,症状常表现为双下肢痿软无力、全瘫、肌肉萎缩,同时伴有眩晕耳鸣、咽干舌燥、遗尿遗精等。
肺热津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当肺热时,可导致津液不布,从而使筋脉失养。而脊髓主要依靠津液滋养,若肺热伤津,就很容易出现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痿软、皮肤干燥、心烦口渴等症状。
还有湿热浸淫,当脾胃湿热壅盛,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气血无法正常运行,筋脉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就会引发机体损伤。常见症状为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伴有下肢微肿、小便短赤等 。
中医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历史悠久,方法多样,主要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如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肺热津伤、湿热浸淫等,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脾胃亏虚的患者,常使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促进脾胃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输送,滋养筋脉肌肉 。若是肝肾亏损,虎潜丸加减则较为合适,其具有滋阴降火、强壮筋骨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肝肾不足导致的髓枯筋痿 。中药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受损脊髓的修复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中医辨证结果,精准选取穴位,并运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常选取督脉、任脉以及与损伤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如肾俞、命门、腰俞、腰阳关、关元、涌泉等穴位,以补肾强骨、补养肾阳、补益气血、疏泄气机。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调节肌张力,改善膀胱和呼吸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例如,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力量,还能调节膀胱的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等问题的发生 。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脊髓损伤的常用手段。推拿师运用滚、按、揉、捏、提、拿等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在操作时,会根据患者的虚实病症,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对于实证患者,手法力度可能稍重,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而对于虚证患者,则手法较为轻柔,注重调和气血、滋养脏腑。推拿按摩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有助于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
中医治疗优势与案例
中医治疗脊髓损伤,有着诸多独特优势。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为受损脊髓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中药大多源自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经过合理配伍和炮制,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身体的负担较轻 ,适合长期治疗。而且,中医治疗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起效相对较慢,但治疗效果稳定,能有效预防病情反复。
临床中,有许多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赵先生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还伴有严重的肌肉萎缩和麻木感。在尝试了多种西医治疗方法后,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他接受了中医治疗,通过中药调理、针灸和推拿按摩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下肢逐渐有了知觉,肌肉力量也有所增强,最终能够借助辅助器具站立和行走,大小便失禁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黄女士则是因为高处坠落导致脊髓损伤,出现了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的症状。经过中医的系统治疗,她的下肢力量不断增强,感觉功能也逐渐恢复。如今,她已经能够正常生活,基本恢复了自理能力。
治疗建议与展望
脊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旦怀疑发生脊髓损伤,务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脊髓损伤有其独特优势,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接受针灸推拿等治疗。同时,康复训练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中医研究的深入,相信中医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