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草堂】了,今天接着讲。
上一章 草堂 | 孔子晚年的精神病,说到:你想要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但是当周围所有的人都把你当成了异类,你该怎么办呢?
你能够像孔子一样,还坚守着、坚信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吗?
当周围所有的人都对你冷言嘲讽,开始把你隔离,甚至逼迫得你山穷水尽,穷途末路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不怕,"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这个糟老头
你站在人群中,别人忙着弯腰拾稻穗,你偏要抬头看云怎么飘。
同事说你 “理想当饭吃会饿肚子”,邻居笑你 “三十岁还相信诗和远方”,连楼下卖煎饼的阿姨都忍不住多刷层酱:“小子,多吃点,幻想可抵不了饿。”
这种被当成 “异类” 的感觉,就像在火锅店里点芝士蛋糕,周围人都盯着你,仿佛你往红汤里涮了颗草莓。
可你忘了,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更 “惨”—— 在陈蔡被围时断粮七天,弟子们饿得翻白眼,他老人家还在弹琴唱歌。
要是换了我,早抱着手机刷 “如何优雅地在断粮时讨饭” 的攻略了。
孔子这个糟老头倒好,心眼坏得很,这个时候还特意来考验众弟子们,危难之际才能显气节,完美诠释了:没有“朋”,应当如何。
何为朋 ?
“朋” 字在甲骨文中,像两串贝壳或玉串并列,本就意味着 “同类相从”。
古人说 “志同则道合”,真正的朋友,是灵魂深处的共鸣。
“朋者,同类也”,这 “同类” 可不是朋友圈里互点赞的塑料姐妹花,而是能互相接住对方 “奇奇怪怪” 的默契。
比如你半夜发消息说 “突然想研究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对方不回 “有病吧” 而是回 “走,去天台,我带了望远镜和烤红薯”。
就像孔子和颜回,别人觉得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 是穷酸,孔子却懂那是 “不改其乐” 的浪漫。
真正的朋友,是你在现实里碰得头破血流时,他递来创可贴,还不忘说句:“疼吧?但你刚才怼世俗的样子,帅得像个大侠。”
万物为朋
在你需要的时候,万物都能当你的 “笔友”。
你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觉得它们像在践行 “愚公移山” 的理想;
你盯着枝头蝴蝶振翅,恍惚觉得它们是穿梭花间的 “快递员”,正忙着给春天派送芬芳快递。
最逗的是小区的流浪猫,每次你坐在长椅上碎碎念理想,它就蹲在墙头歪头听,说不定心里正吐槽:“人类真是吃饱了没事干,不过这傻小子的猫粮倒是管够。人还怪好的嘞!”
自己为朋
还有你自己这个 “老伙计”,有时候比前任还难懂。
白天在地铁里被挤成沙丁鱼,晚上回家对着镜子练习 “我超厉害” 的打气台词,结果笑场到邻居以为你在跟空气吵架。
但夜深人静时,你摸着自己的良心问:“当初想做的事,还热乎吗?”
它跳起来敲你脑门:“当然热乎!不然你干嘛偷偷在笔记本里,画满理想的小漫画,还怕被人发现藏在枕头底下?”
可算等到你了
当全世界都觉得你是 “另类” 时,总有人或物让你觉得 “这破世界,还有点意思”。
可能是网上偶遇的 “同频怪咖”,你们聊起理想时,就像对暗号:“你也觉得星星该收费?”“对!不然它们凭啥亮一整夜?”
那些冷言冷语,就当是生活给你开的 “降噪模式”—— 把杂音关掉,才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说不定哪天转角就撞上同款 “异类”,两人互相比划个 “懂的都懂” 的手势,从此组队去 “拯救世界”:他负责写反内卷的诗,你负责画讽刺漫画,连路边的流浪猫都成了你们的 “灵感顾问”。
到那时你会发现,所谓孤独,不过是命运在给你攒大招 —— 等对的人、对的事一出现,你就能像开了挂似的,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所以啊,别慌。
这世上总有人和你一样,在钢筋水泥里种玫瑰,在世俗眼光里找星光。
你们终会相遇,然后笑着说:“可算等到你了,我还以为自己是宇宙里唯一的‘笨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