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姜萍用全球第12名的竞赛成绩对2024高考作文,不被定义的人生,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01

最近,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报道姜萍的事迹,这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动人的故事。

姜萍,17岁的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以全球第12名的预赛成绩,进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排在姜萍前面的皆为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的名校生,很多人把姜萍称为天才少女,姜萍却觉得自己很普通。

过去我们常听到女生学不好数学的声音,而姜萍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反击,不被世俗定义,不被身边环境改变。姜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02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他人的定义。这些定义,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迷失了真正的自己。然而,真正的人生,应该是由我们自己去定义。

过一个不被定义的人生,才能真正拥抱自由和幸福。不被定义的人生,是一种勇气。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兴趣。当我们不受外界定义时,我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姜萍中招考试考了621分,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是可以上普通高中的,但她却选择“自定义”,进入当地的一所中专,踏上了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有些惋惜的道路。姜萍觉得如释重负,她说:“终于没有人再让我把精力放在其他科上了。”因为有了更多课余时间,姜萍在数学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她自学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研究多元微积分,很多硕士博士才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她已摸索很久。

03

不被定义的人生,是一种独立。它要求我们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不随波逐流。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路。只有独立自主地生活,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长和成就感。根据记者采访,姜萍报考中专,是因为自己热爱服装设计专业,热爱数学。她很清楚自己专长,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她在中专学校的大环境中仍保持自己的热爱。在老师的印象中,姜萍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解题,同学甚至都不知道她在研究数学,家人也不能理解她读数学的痴迷。她说自己喜欢有难度的题目,能给自己带来探索欲,她对数学有着痴迷的热爱,脑海里总会萦绕着数学题,甚至晚上睡不着,也在思考解题思路。她会尝试把几何体画在一张纸上,进行多方面思考,不会按照一个思路一直思考下去,实在解不出,再去问老师。反观我们今天的一些孩子,在家长的步步利诱下,在老师的帮扶下,终于考上了大学,拿到通知书时,说:“好了,我给你们考上大学了,没我什么事了。”大学期间没有目标,没有动力,逃课,挂科甚至被迫退学,这就是被 “考上大学就好了” 定义的人生。

04

过一个不被定义的人生,是一种认清自我后的自我肯定。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如果姜萍按照世俗的定义上了普通高中,正如她说担心的,会有关心她的家长和老师要求她把精力放在其他科上:比如“数学已经很好了,照顾一下你的其他学科吧,”“各科要均衡发展”“大学看的是总分”……在高考的压力下,她也不会那么自由地钻研数学,取得那么卓著的成绩。

让我们都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独特价值,勇敢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