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是可以习得的,是可以积累的,是可以不断成长的,甚至是完全没有上限的。
这样的理解是来源于对“聪明”的定义: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1、看他的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2、看他的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好生意,差生意,坏生意
坏的生意根本就不叫生意,你看,学语文多重要,(今天看帅帅老师的饭团里,也看到了类似的案例,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产生误解:“不懂就要问”。它的重点是:不懂,要问;而不是:一不懂,就去问。)
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做?(花时间,花心思)
提供小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查书查资料,边查边思考 ,边思考变换角度,获取最基础的知识,然后研究策略,最后自己尝试一次,调整,再尝试一次,最后百思不得其解或真出不了成果,再去问人。(主动搜寻,认真思考)
生意大抵有以下几个层次:
满足温饱的生意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能够成长的生意(富余越来愈多)
具有成长率的生意
微观上:不动产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不断地上涨, 竞争者数量越来越多。
宏观上: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化会给行业带来冲击。
看不见,但都受其影响,“通货膨胀”。
“创业”: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是创业。
我们的创业要加上一个维度:长期
复盘自己的决策过程的时候,结论总是一样的:当初在选择的时候,要么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条件,要么没有在某个必要条件上做到足够苛刻”。
当研究一个创业点子的时候,如果能够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对“成长率”的验证上,哪怕只是用1小时去思考,你得到的结论的质量,也很可能与国际顶级投行专家得到的结论的质量相差无几。
你曾经考虑的“生意”,究竟属于哪个类别?它为什么属于那个类别?你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之前脑袋里根本就没有这些概念,更不用谈会去思考这些问题啦,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关于创业有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