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相遇,都是生命给予的微妙奇迹。擦肩而过,彼此便失之交臂;有缘无份,也将相差千里万里。
知晓简书大概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了,在空间上偶然间发现一位朋友发表的文章,粗略读过之后,我竟然没有能够立刻重视起来。现在来看,于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大的憾事!想当初,如若我立刻下载简书,现在至少也得写有上百万字了,又或者说,我的生活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就这样,第一次与简书华丽丽地错过了。朋友更新文章并不频繁,大概一年有个两三篇,这也是我错失的原因之一吧。无论怎样,我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这一错,就是一年,这一年无论收获到什么,也不能够弥补内心的缺憾。
二十二天前,她又一次更新了文章,我读了她的文章,感同身受。当时恰好有合适的素材,于是我也萌发了写作的念头,立刻下载简书。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二十二天,写了两万多字。更加意外的惊喜是,居然会有人打赏,无论是认识的朋友,还是素未谋面的读者,二十多天里,共收获到了一千多元钱的支持。这是在我写作之前,不曾料到的。
自打初中时,就特别偏爱文学,厚厚的日记本里,承载了我所有青春年少时的美妙时光,初中三年六本稍微薄一些的日记本,已经散失许多,所剩无几。高中几年三本牛皮封皮超厚的日记本,现在还完好无损被我珍藏着。那时候的我最爱作文,文思并涌、滔滔不绝,华丽辞藻,信手拈来。在语文老师的屡次夸奖和同学们的羡慕目光中,我初次尝到了写作给我带来的无限荣光。那时,年少轻狂,我甚至天真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郭敬明一样的知名作家,总是买了一个又一个的笔记本,拟好题目,准备写一部长篇连载小说。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我根本就没有能力和毅力去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就这样,只言片语、鸡零狗碎的一段又一段,被永久地搁浅了。
我爱读名著,大批量的读,无论外国名著还是中国名著,我都爱读,记得当时每读完一部长篇巨著,我便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书的名字和作者,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时。初中毕业之时,已经读了二百多本名著。到高中,再到大学,所读的书不计其数。很多书,现在我已经记不起里面的内容了,只知道,读的时候热血沸腾、如痴如醉,每读完一部,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成就感。感谢那时自己对书籍的特殊热爱,给青春的记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给未知的人生增加了一笔潜在的精神财富。
大学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兴奋过度的我放下了写作的习惯,这一放下就是六七年。在这七年的时光里,我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悠闲惬意生活,我收获了很多除了写作之外的东西。但是,在内心深处,总有一个角落是空荡荡着的。我知道,那是曾经的兴趣在无声地召唤我,可我竟然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忽视了它、遗忘了它。寂寞的时候,我终于想起了它,想要重新把它从隐藏的角落里揪出来晒晒,可是已经力不从心,它与我的距离愈来愈远。最多不过是在空间里写个三言两语,感慨一下当时的生活,无病呻吟一番,以彰显自己还仅存的一丝可怜巴巴的文学素养。大学毕业工作了以后,生活更加安逸了,我忙着贪玩、忙着慵懒,惬意的日子里的美好心情,总是很难转换成华丽轻快的文字,只有伤感时,才能有一些想法涌上心头。这也是我最擅长写伤感抒情文字的原因。
灵感,从来都不缺的,缺少的是当时写作的心情,抑或是缺少写作的平台和动力。这些年,很多或美或悲的日子都被一张又一张的照片记录了下来,就更赖得去思考去创作了。这也正所谓:科技发达了,人脑退化了。这种现象是我个人的悲哀,也是多数人的悲哀,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哀。一些曾骄傲的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退化了,甚至消逝了。
自从下载了简书,曾经的思绪全被拉回,灵感不断,每天醒来都要打开看看,只有写完一篇文章才感到充实、感到心安。内心深处,被搁置已久的那个隐晦角落,终于洒满了阳光,不再荒凉。所谓自己的兴趣,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被认可的那一瞬间,价值万千。我写文章,不为赚钱,也不为炫耀,更不为了别人的赞赏,只为了弥补自己曾辜负的韶光,满足自己的爱好。也许写的并不很好,但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原始记录,也是对兴趣的一种自我尊重。
简书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我,虽然,有点儿相见恨晚,但此生有幸遇到,激起内心的灵光,荡起生活的涟漪,那么,一切都不晚,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