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心,以柔克刚:如何影响他人达成目的?


假如我是一个开饭店的老板,给我供给啤酒的经销商告诉我,这个瓶盖回收可以兑换5毛钱,我知道以后,我跟服务员开会,我说把这个啤酒瓶盖都给我收起来,到时候我能换钱。开会说完了,作为领导的我觉得,说了就能做。然而,第一天下班的时候,发现瓶盖很多都扔掉了。作为老板的我一看,不行,然后又开完会说,明天晚上我检查,少一个我就要扣你们钱,服务员暗中一顿骂,掉在地上的瓶盖,服务员都给踢扔了,不让老板看见。我特别生气,给服务员一顿骂,并开除了两个员工。我本身想通过瓶盖挣钱的,这个钱不仅没有挣到,还让内部产生了矛盾,服务员成一派,我成一派,形成对立。
我饭店经营差在哪里?我没有站在服务员的角度去思考,人家为啥要帮我收瓶盖。于是我改变了方法,那怎么做呢?当天的瓶盖营业额提成,当天就上班的服务员平均分提成,在均分的情况下,服务员中,不管你捡还是我捡都一样,但是如果掉地了,你不捡起来,你影响的是大家的损失,这个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将心比心,方能事半功倍”——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着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想要影响他人,达成自己的目的,就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正如古人所言:“将心比心,方能事半功倍。”拿饭店老板回收啤酒瓶盖的例子来说,老板只看到了回收瓶盖能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服务员的角度。对于服务员而言,回收瓶盖不仅需要额外的行动,而且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回报。反之,如果老板能换位思考,站在服务员的角度,从他们最关心的利益出发,例如提供额外的奖金或将营业额与服务员分享,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回收瓶盖的目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他人基本面,制定有效的策略除了了解他人的心理,还需掌握他人的基本面信息,包括他们的能力、资源、兴趣等,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引导他们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例如,如果想要说服某位客户购买你的产品,你需要了解他的需求、预算和偏好,针对性地展示产品的优势,才能打动他。
“无欲则刚”——利用人性弱点,巧妙地引导人类的欲望是驱动行为的强大动力,掌握了人们的欲望,就能巧妙地引导他们做出符合我们目的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设计一些奖励机制,激励他们完成目标。或者利用人们的社交需求,通过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宣传来扩大影响力。
“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利用外部环境,达成最终目标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定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如果想要推广新产品,可以利用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的机会,进行宣传推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案例分析:饭店瓶盖回收的策略优化回到饭店瓶盖回收的例子,老板最初的策略失败,正是因为忽略了服务员的利益,导致他们缺乏回收瓶盖的动力。我们可以将策略优化如下:
  1. 奖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奖金制度,根据回收瓶盖的数量进行奖励。例如,每回收10个瓶盖奖励1元,既能激励服务员,又能节省老板的成本。
  2. 目标设定:将回收瓶盖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服务员,并设定合理的回收目标,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3. 团队合作:将回收瓶盖的任务与团队业绩挂钩,鼓励服务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目标。
  4. 宣传推广:在店内进行宣传,告知顾客回收瓶盖的意义和奖励机制,鼓励顾客积极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影响他人达成目的,需要我们洞察人心,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并根据他们的基本面制定有效的策略。同时,需要善于利用人性弱点,巧妙地引导,以及顺势而为,利用外部环境,最终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