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总是想写很多。
最近被姜萍这个女孩子刷屏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成果出来了,来自江苏涟水的中专服装专业17岁女生姜萍力压众多清北中科院的高手,夺得了第12名。出题组有些质疑她的能力,到学校里加试了一场,确认这个的确是她真实的成绩。
中专,数学,这两个极具反差的名词出现,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于是大家开始深挖,天才少女的成长史。
姜萍选择读中专的理由很简单,在中考分流的江苏,她的成绩只能上要花很多钱的普高,作为留守儿童的她家里还是比较贫穷的,中专也能考大学,性价比高。我们的印象里,中专的氛围是很差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念中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会把时间花在漂亮衣服,游戏,谈恋爱上,永远不会有进步。
数学老师说,第一次考试,姜萍的数学成绩甩开其他人一大截,让他注意到了这个学生。于是他开始引导,让她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她的优势。姜萍自己在采访说道,学服装是plan a,数学是plan b。数学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
看到这里我是深受震撼。很少有人这么纯粹。数学完全因为爱好,这与我是不同的。对于我而言,数学是展示"聪明"的工具。数学好意味着我不笨,意味着我是个可以有价值的人,在我这里,受身边人影响,会觉得"笨的人才去学文科"。所以数学好证明自己的工具。其他科也得学好,不然就上不了好大学。
小学有奥数班,奥数比赛。我记得很清楚,最后一次奥数比赛,在我和另外一个男生里面选,老师选择了另外一个男生。当时我的同桌就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去。当时我觉得,我自己是真的不如那个男生,我习惯了自己不被选择。现在想来,如果我意识觉醒了,是不是也可以经过一定的训练去参加比赛。毕竟,上初中以后,我的数学不算差,甚至也能到前面。死去的奥数回忆开始攻击我。
太多"男生学理科比女生有优势",我也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学不好归于我的基因决定我学不好,不再那么努力。包括现在,我在看到比赛和竞争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想退。
姜萍一定也听过类似的话,但她还是坚持学数学。是的,我敬佩她的点就在于,不管环境如何,她只专注于自己并且坚持。只考虑当下的题,多想想怎么能够解出来。高考需要考六门,所以留给我的时间不多,我需要用最少的时间做对最多题,所以我会思考到80%,没有结果就丢掉,去搞其他科目。各个科目都浅尝辄止,于是我很平均。
我其实也有很喜欢的科目,但我坚持不了。我没有办法做到每天坚持学习,劳累一天后,我更希望看不动脑子的东西,比如短视频。虽然短视频也看地理相关的,但仍然不想动脑筋。
姜萍为了看英文原版教程,刻苦学英语,以便于理解。带有目的性的去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我想了想我自己,我学习就是为了去考一个差不多的大学,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不给家里添麻烦。但其实,我为什么不可以去看看英文的其他相关书呢?或许有其他收获。
虽然论文痛苦,但我依然很喜欢我的专业。我是爱的,但我不坚持。
我一直觉得我的学校不是顶尖,我没有资源。学这些没有用。所以姜萍让我知道了就算是贫瘠的土壤,也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不论什么年龄什么学校,数学定理都在那里。同样,不论什么学校什么年龄,珠穆朗玛峰也都在那里,它不会变,变的只是我的容易被评价体系影响的心而已。
我被她鼓舞到。我希望今后的我自己能坚持学习,发出令自己满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