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自控术》这本书,所以前几天根据阅读该书的感受写了两篇文章:《自控术》读书笔记(一):为什么我们越想做越做不到,以及,如何从性冲动、成瘾、饕餮中自赎(内容健康不污)。这本书写的比较详细,虽然逻辑结构不见得严谨,因为作者在每个论题下都添加了一些不那么相关的知识点(作为作者也情有可原,深知码字辛苦且珍贵的我表示非常同情他)。
作者主要在书中介绍了我们的“七个分身”(可以理解为七种自控机能)各自的运作机制,由此带来的相应利弊,以及应对方法。昨天提到的多巴胺系统就是其中特征最明显的一个。而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就是我们的能量系统和情绪系统。把这两者一起介绍,也恰恰因为两者间存在巧妙的因缘。
情绪系统
我们都听过一些应激反应的故事。比如二战时期,一位正在树林中休息的飞行员在看到快速走来的黑熊时,剧烈的恐慌让他瞬间跳到了机翼上,他因此保证了自己的安全。等狗熊走了,他才意识到机翼离地面有两米多高,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到的。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妈妈为了救出压在汽车下的孩子瞬间抬起了汽车,等等。
这些应激反应潜能的来源,就是我们的情绪脑。而我们的情绪就是能量的体现。
情绪脑就是我们脑中的警报系统,一旦发觉外在威胁,就会警告大脑产生情绪激素,比如苯乙胺、内啡肽等,而各种情绪会激活肾上皮层的一个区域,瞬间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开始水解糖原、脂肪(甚至肌肉),为应急逃跑准备能量,使我们的肌肉绷紧、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情绪带来的能量,使我们能够避免错误,解决问题。所以每个情绪背后都仍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即使很多情绪的负面和损害性特征被放大了。如果认真聆听情绪的声音,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压力、沮丧、紧张、自责等等,都是我们的人猿祖先经过数万年的进化用来保护自己的后代——也就是我们——不受伤害的。
能量系统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储能站,而我们的各种行为都要从里面取用能量。我们的乐观精神,免疫系统,自控力,注意力都会从储能系统里面抽成一部分,来维持自身正常运作。而身体能量缺乏时,自控所需能量不足,所以能力也锐减。而我们刚刚提到的情绪系统,由于是能量释放的表现形式,就更是如此,会随着身体整体能量的波动而起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又饿又累,并且患着感冒,前一晚还没睡好的情况下,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或者好不容易瘫倒在床上,就会感觉世界非常冷漠,未来十分渺茫,身体被掏空。但每每喝些热水、适量吃些甜食美味,运动一阵儿,就会觉得重返二十岁,还能再活五百年。
能量系统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存在波动周期。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男人是没有月经的。但科学证明,每隔一定的时间,男士们总会有那么几天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乃至身体上的不舒服。国外一些医学专家称之为男性的“低潮”现象,有些医生将其戏称为“男性例假”。①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物节律变化,是男性机体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这种“男性例假”,周期大约为二十八天,表现为身体能量不足,感觉不适或者情绪反常。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能量系统是存在波动周期的。研究发现,人体的情绪生物钟约二十八天,体力生物钟约二十三天,男女不限。这种周期性现象,由松果体(两眉之间,下丘脑的一部分)通过5-羟色胺和褪黑色素两种激素来调控。虽然每个男人的“例假”周期都是不同的,但有数据表明,男人“例假”比较集中的“发作期”是月圆的那几天。比如美国的研究发现,月圆那几天的犯罪率、自杀率、家庭暴力事件、酒精中毒都比非日圆时偏高。
那么,面对能量系统的波动,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定期的情绪低谷呢?这时我们就要巧妙利用情绪系统和能量系统的关系了。
前文已经说明,情绪的表达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所以当我们体内的肾上腺素激增的时候,我们会表现为肌肉紧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为了要应对不良的情绪变化,我们就要在感知到自己的紧张时,调节自己的肌肉状况,来疏散体内的能量。具体方法就是叹一口气也好,骂一句也好,深呼吸也好,让自己的肌肉完全放松下来。
在下一次要生气或郁闷的时候,我们不妨感知自己小腹的放松状况,通过自我暗示,让全身放松,这样就可以有效应对我们的负面情绪了。除此之外,书中还推荐了腹式呼吸的习惯,更有利于我们生活中情绪的稳定,从而保证我们的能量系统的健康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