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还有层次的说法,这是我从来不曾听过的观点,但是在看了说认知层次的笔者说的观点之后,我开始情不自禁的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认知层次。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我们看到的某些观点,总是自觉的就会把自己认为好的观点往自己身上贴,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实际状况并不会因为自己给自己,或者别人给你贴上了什么样的标签,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
在我看的那篇文章笔者的观点中,认知层应该包含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限于字面的知道;第二层次;有切肤之痛的体验;第三层次,有自己实实在在的经历;第四个层次: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五个层次:即便知道了某个事情的整个闭环,依然可以亲手打碎,撕破它。
对照着笔者的这几个观点,我开始回忆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起来,有的时候误打误撞,大概会达到第四个层次;通常的时候,一般是在第三个层次的时候居多,对于自己的知识盲区,大多数时候都处于第一个层次。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下面就来看看我自己的解析。
先说认知在第一个层次的时候,其实在工作中,难免会面临着某个瞬间,我们想要了解新的知识,想要提升自己的技能,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做计划,计划每天都要了解新的知识动向,然而每次计划的开始,持续都超不过一个月,现在回顾起来,每次我的计划都是浮于理论层面的理解,在行动上,基本上没有,而究其根本,有的时候行动会遇到阻碍,而大多数时候,自己又嫌麻烦,因此每次的学习提升计划,就这样不了了之。
而认知在第三个层次的时候,其实也是工作中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工作中的小白逐步的提升,随着自己的经历,经验的积累,我们从需要别人带领,到可以独立完成,在到需要带领别人完成,这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己一步一步的走过,因此当我们处于带别人做具体的事情时,大概会在那些方面有问题,不管是从经历还是日常的沟通当中,我们都会对即将发生的风险,或者事情的走向有一个自己的预判,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我的认知,大部分时候会处于第三个层次。
当自己的认知处于第四个层次的时候,其实是,某个经验比我们更加丰富的领导,或者老板,在提问的时候,看起来可能是一些比较表象的问题,但每次老板的提问,我都能准确的说出他想表达的问题的本质,因此关于这个观点,我发现自己有的时候好像会达到这个层次,但是自己没有意识,需要通过别人的提醒。
分析完自己的几个认知层次,突然发现自己所有的认知,都是和自己的工作相关,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今天的自我认知分析的角度比较单一,看起来就对一个机器的客观描述,而这个也许是我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单一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可以一直单一的冲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前进,那也没什么不可以,但从目前的自我剖析来看,自己应该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效果。
通过一篇关于认知层次分析的观点,进行一次自我认知分析,可能也是对自己经历的一些简单的复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