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称宛。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东临桐柏山,西依秦岭。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南阳,是河南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有“中州粮仓”之称。
南阳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与“北京人”处于同一时期。约在五六千年前,南阳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制陶等手工业。
大禹治水疏通了淮河后,登山标木,测定高山大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为了有效地治理九州,特地修建了一条可以贯通各地的“夏路”,夏路从陕西关中过武关至南阳,南阳北达东方各州,是当时的交通轴心。夏路贯通后,天下大治,人们安居乐业,舜帝把皇位禅让给大禹,赐国为“夏”,定都南阳。
春秋时期,南阳为楚地,战国后期为秦所据,秦昭王设南阳郡。秦一统六国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不轨之民”实际是原六国的贵族、商人及手工业者,这些商贾的云集使南阳的经济扶摇直上,其冶铁业更是发达,成为了全国冶铁中心。
南阳称之为帝乡,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成就帝业。光武帝的一生可谓传奇,昆阳之战以数千散兵败莽军百万之众,兄长遇害后隐忍不发出抚河北,河北登基后一举击灭赤眉扫平关东,最终得陇望蜀一统天下,定都洛阳后,南阳是当时的陪都,也是经济首都,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人出自南阳。毛主席对光武帝的评价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南阳的名人举不胜举,中国34位圣人中南阳就出了5个,分别是谋圣姜子牙、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除这五圣外,南阳还出了名相百里奚、爱国诗人屈原、及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彭雪枫等,这些杰出人物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南阳璀璨的明珠。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豫山即是指南阳独山。“国际玉城”也在南阳市镇平县,“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其硬度可与翡翠媲美,固有“南阳翡翠”之称,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按照“玉以色分”可分为绿、白、红、黄、紫、青、黑、杂八种,近百种色彩类型,是玉中西施,其中“芙蓉红”更是玉中佳品。行内有“独玉带红,价值连城”的说法。
南阳是中国旅游百强县,全国旅游示范县,全国唯一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品的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在南阳市西峡县,西峡恐龙遗迹园2009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晋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若去南阳游览,必须要走一趟南阳武侯祠,武侯祠坐落在南阳城西卧龙岗上,始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是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汉昭烈帝刘备在此地“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的佳话也发源于此。卧龙岗武侯祠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凭吊先贤、陶冶情操,白居易在《咏史》中写道:“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李白的一首《南都行》感叹道:“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武侯祠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是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南召宝天曼 ”同样坐落在南阳市,“南召宝天曼”地处伏牛山腹地,西北与嵩县相连,东北与鲁山接壤,西南毗邻内乡,区内有高等植物2900余种,内有景点:中原第一栈道、通天瀑、接天崖、快活林等,是河南省唯一较为完整的原始次生林,在同纬度居全国首位,中外专家誉之为“中州绿色明珠”。
南阳,一座厚重的城市,一座不懈努力的城市。走进千年玉都,体会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文化气息会使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