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书我重新认识了陶渊明,也重新认识了他的世外桃源。他的闲适和知足常乐精神挽救了不少人也让他名垂青史。
陶渊明从政满打满算13年,期间还赋闲退出两次,一次长达5-6年之久,另一次时间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出仕时间不长。我们不禁思考,他靠什么支撑着生活的开支并能有一处“世外桃源”?有地有房有鸡鸣狗吠,过着惬意的生活?这样思考源自我也是农村人,他的这几样东西很多农民都有,但农民的生活被人所追求吗?不,很久以来都不是这样,我们教育小孩不学习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下苦力。那是什么支撑了他的名气?拥有那么多粉丝?我陷入了沉思。
他曾三次入仕又出仕,但因为性格和社会风气,他不适应又很快逃出来了。他是一个“逃犯”,为何?本性使然。长久以来的学而优则仕给他树立了唯一的成功目标,但他却没能做成大官,这有点让他心里不是滋味。他的才华与成就不匹配,他的书生意气使他不能很好融入团队,他感觉不舒服,于是就退一步海阔天空吧!世人皆醉我独醒啊!呜呼!他想起了老庄的自然无为,他开始了照葫芦画瓢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唤醒了多少有志青年,但岗位稀缺,后台运行,怎么办?屡次进攻又屡次退回,一个个受伤的心灵无处安放。不能衣襟荣归怎能回家?在外漂泊又思念家人,这种进退两难的心情难住了很多人。像范进中举,一旦功成人已疯,这是一个悲剧。99.9%的心灵需要慰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最好的安慰,他们欣然接受了这个退路,于是,和着陶潜的美文和美好意境,这群兵将光荣选择退出,独守内心的那片青青草原,做了一株不被淤泥侵染的莲。
而中国人的劣根性-这种喜官怕官又仇官的心理,融合被奴役的骨子病,在这种复杂的社会里得到完整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