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阅读35本,跟别人比,跟以前的自己比,都不算多。 然而读书不单求数量,也求质量。
今年阅读上最大的收获:
一是阅读方法的改善,学习了RIA读书法,速读与精读结合,写读书手账提炼总结;
二是从碎片阅读逃离出来,很少看公众号文章了,戒手机,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
三是有意识地把书里看到的东西转化为行动,比如用《好好学习》里提到的黄金思维圈方式来思考问题,用《神奇手账》里介绍的手账符号来写手账。 在2017阅读的35本书中,最爱是以下12本,经典、实用类、虚构类、育儿等都有。
1、《少有人走的路》
一生推的枕边书,每次看都有新的领悟。
这本书豆瓣评分8.4,我都觉得偏低了,至少要上9分。
此书把几个重要的人生问题讲得清晰透彻。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一章讲自律:自律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有效办法。
自律,本身就是培养如何忍受痛苦来获得成长。没能坚持下去就是懒,没有去承受改变的痛苦。自律首要原则:推迟满足感,重设快乐和痛苦的顺序。
第二章讲爱,作者认为爱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是一种拓展自我的体验。还讲了爱与非爱、爱与精神灌注区别。
对于爱的解读,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理性的婚姻之道是什么?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给孩子更好的爱?
事实上,我们既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总是忍不住多加干涉,如何处理这个矛盾,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勤于自省。
爱越深,就会越加谦逊,而不是自私和傲慢。
正所谓:浅水喧闹,深谭无波。
2、《好好学习》
很多大咖推荐了这本书,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诚意,逻辑性和可读性强,解释问题也比较清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提出: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好好学习》中提到的关于临界知识、黄金思维圈、反思的方式等等,都是很好的思考工具,值得反复阅读,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3、《神奇手账》
用日程本记录计划和生活有2年了,但始终不得要领,要么就是写成个流水账和摘抄本,要么就是一堆没有完成的待办事项清单。
看了这本书深受启发,书中介绍手账符号、如何写手账、写什么内容都很实用。 写好手账,才能真的把手账变成助力梦想实现的工具,管理时间的工具。
4、《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10月到英国暂住,于是开始看一本英国历史的书,英国,人口和面积都只是中等的国家,却最早开展了工业革命,并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至今仍是国力强大。
这本书介绍了英国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民族特性(务实、守时、好赌冒险、绅士精神),以及英国人的生活习惯(茶歇)。语言比较流畅,穿插了一些小趣闻,不那么枯燥。
边看历史,边游览英国的城堡、博物馆,印象特别深刻。
5、《童年的秘密》
翻译比较生硬艰涩,可惜了这本好书。
坚持看完了,收获很大。
虽然蒙特梭利最开始创办的儿童之家,是面向贫穷的、智力发育有些迟缓的儿童,因此有些观点认为她的教育理念并不适合智力正常的儿童。然而,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不是完美的,取其精华,才是理性的思考方式。
书中分享的一些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恰好解释了之前我对孩子的困惑,比如孩子喜欢重复练习,对秩序感的本能敏感(为什么小孩都喜欢玩捉迷藏),自由选择等等。
引起儿童天性正常发展的条件有三:愉快的环境;成年人(教师)的平和;提供合适的吸引人和科学的感官材料(教具)。
“儿童通过工作使他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过工作形成自己的个性”
以前我家的小孩再模仿大人扫地、擦地、给水果削皮,浇花等等,有时候怕把家里弄脏弄乱,大人会制止他,现在基本都会让他自己做,并且给他安排家务活动,给小鱼换水,洗围嘴,拖地、收拾玩具等等。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重要是家庭的参与,非常推荐家有低龄儿童的家长看看蒙特梭利的书。
蒙特梭利经典书籍为以下三本,《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翻译都有些艰涩,期待更好的译本。
6、《接纳孩子》
很多在养育中出现的难题,关键都在于我们并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瓜有怎样的思维逻辑,从而惯性地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
这本书从六个方面(安全感、叛逆、玩耍、冲突、规则、性别)、以具有共性的案例问答形式,来解读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看完之后很受启发。
到底什么才是安全感?
怎样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如何理解幼儿的“打人”行为?
如何理解爱与自由,把握自由与规则的尺度?
......
与其说小巫在教我们怎么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难题,还不如说她在教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去思考,去真正爱我们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
特别喜欢小巫在开篇说的一段话
当孩子出现问题,解决方案不仅仅是“术”,父母三观极其派生出来的教育理念,则属于“道”,悟清“道”,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最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术”。
以下几句话是我看完这本书铭记的:
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首先要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接纳自己。
孩子没有问题,很多情况下是我们把自己的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才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7/8、《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因为作者是同一人,保罗·柯艾略,巴西作家。
这两本书都不厚,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翻完了,故事情节也特别简单。
但柯艾略的作品有他独特的魅力,宗教、魔法、神秘传说结合在一起,充满奇幻色彩,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哲理。让人忍不住久久地思考。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一书中: 维罗妮卡死于厌倦,没有觉得太幸福,也没有觉得不幸福。大多数人的常态。维罗妮卡没有死成,住进了精神病院,却意外找回了内心里疯狂的自我。
这个故事太简单,人生的虚无早已经被论证了无数次。
仍不免要想:到底疯人院里住的是疯子?还是外面的才是疯子? 我们要惯性的消极,还是真实的活着?
9/10/11/12:《雪人》《猎豹》《幽灵》《警察》
作为一个多年的推理迷,看到尤·奈斯博的作品,简直如同发现了巨大的宝藏。
先说说作者本人, 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大学学的经济管理,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觉得无趣又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唱片大卖;后来他又厌倦了明星生活,带着笔记本飞往澳洲,在飞机上完成了第一部小说的大纲。
所幸他现在还没有对推理作家这个身份感到厌倦,不然以后就看不到这么精彩作品了。
《雪人》《猎豹》《幽灵》《警察》(请注意阅读顺序)是尤·奈斯博的几部经典小说,主人公是警探哈利,哈利的形象不太讨人喜欢,日常颓废、邋遢、冷漠,长得也不帅,还酗酒,你简直不敢相信这种人能破案,但面对罪案,哈利就变了一个人,冷静睿智果断机警,疯狂而着魔般地追求真相。
开篇震撼、情节紧凑、文字娴熟、凶手永远是你想不到的那个人。
看多了日本推理,冰冷的北欧犯罪小说深深吸引了我。
《雪人》已在拍摄电影中,期待上映。
2018年,会重点阅读经典书籍,及时输出和总结。
阅读,是值得坚持一生的好习惯。
以下是部读书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