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小飞三岁了,精力旺盛还非常淘气,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像个小霸王,有时候觉得他捣乱的模样挺可爱的,但时间久了真的很闹心。家长跟他讲过很多次道理,总是不听,严肃批评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例2:
“朵朵已经4岁10个月了,在家里就皮得很,出去玩,其他的小姑娘都玩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就她总是不停地跑来跑去,幼儿园老师也反映这孩子很好动。然而,带她去检查微量元素都正常,父母对于朵朵也是无可奈何。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并不是被骂了之后就能够马上停止的。在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对宝宝来说都是新奇的,他想一个一个地弄清楚。
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就是一种求知欲,它是创造生活的原动力,为此,淘气的孩子应该说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孩子。若家长能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能让他们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使他们出类拔萃。
孩子淘气原因
1、好奇心
幼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淘气”。
2、引起注意
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扬,却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欢迎的事情来,成了“淘气”的行为。
3、精力过剩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孩子该管时一定要管
现在很多父母看开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课外班都不给他报,让他快乐一些。我们是散养。”“我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我不过多地管束他,不能压抑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快乐就好,我们不要求他一定如何如何……”不过,这些号称什么都不管的父母,细究起来,做不到“什么”都不管,甚至管得还不少。例如,见人要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不迟到,等等。
父母管得多或者声明不管,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还是不管?孩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很多崇尚散养的父母对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伤害。
小的时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此时,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帮助孩子慢慢习得上面说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质,逐步在10岁以后由他律变为自律。浅尝辄止,轻言放弃,不仅是虚度时间和浪掷精力,更重要的是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的习惯。
给孩子设立奖惩制度
可以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并保留一点钱,并让他明白这个钱他可以用来买一些他想要的零食啦玩具什么的,但是这个钱是有数的,并非能无限的得到补充。然后明确一个奖惩表,列明若做了什么好事,可以得到多少奖赏,若做了错事要付出多少罚款,由此来替代例行性的零用钱供给。
当他做了好事时要按章给予,而一旦他做了什么错事,则要按章“罚款”。假若小宝贝特别淘气,一段时间下来已经一贫如洗,那你可以允许他“先欠着”,但不能获得额外补充。
敢于“用”孩子
“只知痛惜孩子,不舍得用孩子”,这是当今爸爸妈妈的爱的误区。
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求和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个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运用和需求时,才能感受到自个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职责感。
有的爸爸妈妈把儿子当“宠物”养,啥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个做点啥。本来,妈妈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出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长为英勇的男子汉。
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劳动
不要怕累到孩子,作为孩子其实是很喜欢参与一些劳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他能获得成就感,而家长若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起初他会觉得有些奇怪,就跟有什么好玩的不让他玩一样,渐渐地他会觉得这是应该的,从而一直游手好闲下去。养成劳动的习惯,并与奖励相结合,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是非观以及责任心,而且明白通过劳动确实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的孩子精力过剩,总是停不下来。对这样的孩子,爸妈应该应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搭积木,一起玩遥控车,这样不但能让他们的剩余精力得以发挥,还能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增进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