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 精雕细课 里 专说 某课。
明确目的
拿出一张白纸,写上自己有能力做的事儿,在这些事儿中找到自己想做的,然后深思熟虑,找到现在最需要做的/最想做的一项。
再拿出一张白纸,写上这件事,列出要做好它的几个重点,划分成自己擅长的与尚待加强的。
这些尚待加强的点,就是现在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改进的地方。(长处中的短处)
例子(只是打比方而已)
我有能力做的:
写作、唱歌、打字、当淘宝客服……
我想做的:
写作、唱歌。
我最想做的:
写作。
写作的重点:
我擅长的:
素材、坚持。
我尚待加强的:
文笔、脑洞、深刻。
进入学习区
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的概念就不必说了。
它们与刚刚列出的点的对应关系如下:
- 舒适区——擅长的点
- 恐慌区——所有的尚待加强的的点
- 学习区——某一个的尚待加强的点
例子(还只是打比方而已)
我现在选择进入的学习区:
文笔。
获得反馈
指标:对这个尚待加强的点有意识改进次数。
可以通过回顾过程(对比实际和预期)、询问他人和查看绩效获得。一定不能贪多(否则会进入恐慌区),一定要记录下来(给自己成就感;提醒自己持续有意识改进)。
例子(依旧只是打比方而已)
获得反馈的途径:
- 写完一篇文章后当即评价文笔,隔一段时间后再评价,对比。
- 把文章拿给朋友/发到网上,求对文笔方面的评价。
- 看文章的点赞数量。
有意识改进:
对比每篇文章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找到改进的点和仍然不足的点。
重复进行
日常生活工作中,虽然有很多事要重复做,但一般对于自己想要提高的地方,还是不够的。比如年终报告,一年只有一次;比如写程序,三个月才用一次这个点。
所以才叫刻意练习,给自己创造针对性练习机会,不满足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复”(它们其实属于“实战”)。
例子(继续上面的比方)
每天写一写。
集中注意力
刻意练习之所以辛苦,就是因为它要求你集中注意力:时刻提醒自己此次练习的目的,时刻观察自己做不到位的点。其实不必是 时刻 ,这是不可能的,可以用一个番茄时间做事,休息3分钟,再用2分钟反思并记录。
例子(倒数第二次比方)
每天抽出一小时,心无旁骛地写。(通勤时打下框架,晚上少刷四十分钟的朋友圈就够了)
美好展望
可以想见这很难很痛苦,但要坚信,持续一段时间后,会有收获。你要辨认出那些虽然难但有益的事,大量咬牙练习。
例子(最后一次不负责任的比方)
坚持100天,就能积累下几万字,就可能赚几百块钱。